温陵即事

早年师友教为文,卖却鱼舟网典坟。

国有安危期日谏,家无担石暂从军。

非才岂合攀丹桂,多病犹堪伴白云。

争得千钟季孙粟,沧洲归与故人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早年时师长朋友教导我写作,卖掉打鱼的舟和网去研读古籍。
国家的安危期待每日进言,家中虽贫,暂时也应从军报国。
我没有才能怎敢追求高官,疾病缠身但仍能与白云为伴。
多么希望能有千钟米粮,回归水边,与老朋友分享这些收获。

注释

师友:指老师和朋友。
文:指文章、学问。
鱼舟网:打鱼的工具。
典坟:古代典籍。
国有:国家。
日谏:每日进谏。
担石:计量单位,这里指财物。
暂:暂时。
非才:没有才能。
丹桂:比喻高官显位。
白云:象征隐居生活。
季孙粟:出自《论语》,季孙氏大量粮食的代称。
沧洲:水边,指隐居之地。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的早年生活和心境变化。开篇“早年师友教为文”,展现了词人在年轻时受师友指导学习文学的场景。“卖却鱼舟网典坟”则透露出词人为了追求学问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计。这两句表明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

接下来的“国有安危期日谏,家无担石暂从军”显示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并愿意为了国家的需要出力,而家庭的贫困却使他无法长时间地为国尽忠。这两句反映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生活中的无奈。

“非才岂合攀丹桂,多病犹堪伴白云”则表达了即便没有卓越的才能,也仍旧能够在文学的世界中有所作为。尽管身体多病,但精神上依然能够与高洁的白云为伍。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和坚持。

最后,“争得千钟季孙粟,沧洲归与故人分”则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追求和现实的妥协。这里的“千钟季孙粟”象征着丰富的物质财富,而“沧洲归与故人分”则是在获得了一定物质基础后,诗人希望能够回到家乡,与老朋友们分享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早年生活的回忆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国家命运以及家庭生活之间复杂情感的抒发。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的某些面貌。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温陵残腊书怀寄崔尚书

济川无楫拟何为,三杰还从汉祖推。

心学庭槐空发火,鬓同门柳即垂丝。

中兴未遇先怀策,除夜相催也课诗。

江上年年接君子,一杯春酒一枰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灵隐天竺二寺

丹井冷泉虚易到,两山真界实难名。

石和云雾莲华气,月过楼台桂子清。

腾踏回桥巡像设,罗穿曲洞出龙成。

更怜童子呼猿去,飒飒萧萧下树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谢主人惠绿酒白鱼

早起雀声送喜频,白鱼芳酒寄来珍。

馨香乍揭春风瓮,拨剌初辞夜雨津。

樽阔最宜澄桂液,网疏殊未损霜鳞。

不曾垂钓兼亲酝,堪愧金台醉饱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辇下赠屯田何员外

封章频得帝咨嗟,报国唯将直破邪。

身到西山书几达,官登南省鬓初华。

厨非寒食还无火,菊待重阳拟泛茶。

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