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赠屯田何员外

封章频得帝咨嗟,报国唯将直破邪。

身到西山书几达,官登南省鬓初华。

厨非寒食还无火,菊待重阳拟泛茶。

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频繁收到皇帝的咨询,一心报国只愿揭露邪恶。
足迹遍布西山,书信传递频繁,刚升任高官,头发已显初白。
家中厨房虽非寒食节无烟火,菊花盛开期待泡茶共赏。
内翰才华出众且喜好古风,秋天来临,想必常去你家做客。

注释

封章:密封的奏章。
频得:频繁获得。
帝:皇帝。
咨嗟:询问和赞赏。
报国:报效国家。
唯将:只用。
直破邪:直接揭露邪恶。
身到:亲身到达。
西山:西部的山。
书几达:书信频繁送达。
官登:官职晋升。
南省:南部的省。
鬓初华:鬓发开始斑白。
厨非:厨房并非。
寒食:寒食节(禁火节)。
火:烟火。
菊待:菊花等待。
重阳:九月九日重阳节。
拟泛茶:打算泡茶。
内翰:翰林院官员。
好才:有才华。
好古:喜好古文化。
秋来:秋季来临。
应数到:应该常常去到。
君家:你的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所作,名为《辇下赠屩田何员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生活情境的叙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封章频得帝咨嗟,报国唯将直破邪。"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朝廷中频繁接到皇帝的诏书和命令,表现出国家大事需要忠诚和正直的人去处理和解决。这里的“封章”指的是官府传递的文书,而“帝咨嗟”则是皇帝发出的询问或命令。“报国”意味着为国家服务,“唯将直破邪”强调了直率和正义对于纠正错误和不公行为的重要性。

"身到西山书几达,官登南省鬓初华。" 这两句描绘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以及其官职生涯的进展。“西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脉或地点,而“书几达”则表明诗人在那里写作或阅读,体现了其对文化和学问的追求。“官登南省鬓初华”说明诗人的仕途顺利,已经担任了一定级别的官职,在南方某省达到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厨非寒食还无火,菊待重阳拟泛茶。"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厨非寒食”意味着厨房中并没有冷藏的食物,而“还无火”则可能是因为季节尚温暖,无需烹饪热食。菊花常在秋天盛开,“待重阳拟泛茶”表达了诗人期待着菊花盛放之时,去品尝菊花茶的愿望。

"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称赞和邀请。“内翰”可能指的是宫中的文学侍从或具有文学才能的人,“好才”和“好古”表明诗人欣赏有才华并且尊重传统文化的人物。而“秋来应数到君家”则是对友人的邀请,希望在秋天这个季节,能够多次到访朋友的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情境的描写,以及对友人才华与品格的赞赏,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夜长偏觉漏声迟,往往随歌惨翠眉。

黄叶落催砧杵日,子规啼破梦魂时。

明妃去泣千行泪,蔡琰归梳两鬓丝。

四皓入山招不得,无家归客最堪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新月

云际婵娟出又藏,美人肠断拜金方。

姮娥一只眉先扫,织女三分镜未光。

珠箔寄钩悬杳霭,白龙遗爪印穹苍。

更期十五圆明夜,与破阴霾照八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新屋

耳顺何为土木勤,叔孙墙屋有前闻。

纵然一世如红叶,犹得十年吟白云。

性逸且图称野客,才难非敢傲明君。

清甜数尺沙泉井,平与邻家昼夜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新葺茆堂(其一)

剪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只闻神鬼害盈满,不见古今争贱贫。

树影便为廊庑屋,草香权当绮罗茵。

阶前一片泓澄水,借与汀禽活紫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