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疏影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

形式: 词牌: 疏影

翻译

碧绿的圆荷天生净洁,向着清浅的沙洲,遥远的水边,它亭亭摇曳,清姿妙绝。还有水面刚刚冒出的卷得纤细的荷叶像美人坠落的玉簪,抱着一片素洁的心田,能将多少炎热卷掩?两片伞盖状的荷叶像成双鸳鸯一见如故亲密私语,且不要,向浣纱的美女说起。只恐怕花风忽然吹断哀怨的歌吟,将荷丛搅碎像千叠翠云。
回首当年汉宫里起舞翩翩,天子怕大风吹走舞袖飘扬的赵飞燕,叫人胡乱扯皱了舞裙,自此带皱折的“留仙裙”就在后世流传。叫我恋恋不舍的青衫,还沾染着枯荷的余香,还叹息着鬓丝如白雪飘散。绿盘心中盈聚着清晶露珠,像金铜仙人的清泪点点,又是一夜西风将它吹断。我喜欢观看,明月洒下澄净的飞光,如白色的匹练,倒泻入半个湖面。

注释

碧圆:指荷叶。
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
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
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
怨歌:喻秋声。
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留仙初褶: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
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境界。"碧圆自洁"四字,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净无为。"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一句,则通过水景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三句,诗人借物寄意,通过对饰物的描述,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留恋之情,以及对于过热烈生活的疏离态度。

接下来的"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私密空间的珍视和对外界喧嚣的排斥。这里的"鸳鸯"象征着亲昵无间,而"浣纱人"则代表着世俗之人,诗人不愿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分享。

"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三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于突变无常的忧虑。这里的"花风"可能暗指着某种浪漫而短暂的情感,而"翠云"则象征着高洁和永恒,但这些都已被现实所打破。

接着,诗人通过"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摺"两句,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于逝去时光的留恋。这里的"汉舞"象征着一段悠长而美好的历史,而"仙裙"则是超凡脱俗的象征。

最后,"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三句中,诗人通过对衣物和香气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无尽留恋,以及对于年华易逝的感慨。这里的"青衫"可能象征着纯洁和清新,而"鬓丝飘雪"则是对白发的委婉表述,显示出诗人对于岁月流转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

蕊香不恋琵琶结。舞衣折损藏花蝶。春梦未堪凭。

几时春梦真。愁把残更数。泪落灯前雨。

歌酒可曾忺。情怀似去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晓行西湖边

霜花铺岸浓如雪。田间水浅冰初结。林密乱鸦啼。

山深雁过稀。风恬湖似镜。冷浸楼台影。

梅不怕隆寒。疏葩正耐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

晚晴薄。一片杏花零落。纵是东风浑未恶。

二分春过却。可怪寒生池阁。下了重重帘幕。

忽见旧巢还是错。燕归何处著。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朝中措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形式: 词牌: 朝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