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一)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你二十岁就已美丽出众,初次患病使眉毛脱落。
青春容颜却白发丛生,这让妻子儿女都惊恐万分,自己对着镜子也嫌弃自己的身体。
在深山简陋茅舍中,以松脂为食,路上偶遇逃离秦国的博学之士卢某。
他目光清澈瘦削,见到我时深深鞠躬,还未起身就被我呼唤。
他忽然明白这并非真正的自我,如同莲花从污浊中洁净而出。
跟随师父向东游历,途经潍邞山,山顶可见两轮红日。
谁能想到仙人也会混迹于屠夫和酒贩之间,如今你已八十多岁,胡须垂胸。
上山时健步如飞,不喜他人搀扶,东归之约坚决不变。
新年之际,我应约去拜访老仙人,秋风吹过,双凫西归,他们带回的枣子是否能分给我一些?

注释

恶疾:严重的疾病。
眉须:眉毛和胡须。
妻孥:妻子和孩子。
照野:目光明亮照亮野外。
炯然:明亮的样子。
莲花:比喻纯洁或超脱。
屠沽:屠夫和酒贩,泛指世俗生活。
渝:改变,违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其中“其一”即指第一首。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友人乔某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流逝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诗中的开篇“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描绘了朋友青春时光中遭遇病痛的景象,眉毛间夹杂着白发,这不仅是外貌上的改变,更隐喻着生命如同秋叶般凋零。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这里展现了面对衰老和病痛时的无奈与绝望,连家人也为之震惊,而诗中的人物则是深感厌倦,对于这个肉身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这两句转向自然界,通过结草为庐、居住在荒凉的山中,以吃松子为生,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同时,提到“路逢逃秦博士卢”,显示了诗人对古代隐逸之士的仰慕。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此处写出了诗人在山中的一种宁静与淡然,他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意境。诗人意识到肉体的不再是自己真正的自我,而是通过修行达到精神上的洁净,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随师东游渡潍邞,山头见我两轮朱。”诗人跟随师傅东行,渡过潺潺溪流,在山顶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里暗示了对道法修炼的追求和向往。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乔某已经步入老年的关心,同时也揭示了一种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诗中的人物像是轻盈地飞上了山峰,对于那些帮助他的人表示出一丝不满,而对于即将到来的东行之约,则是坚持不渝。

最后,“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追随那些修炼成道的长者,同时也期待着秋风送爽时能够乘坐神鹊下凡,而对于收获的果实,则是分毫不取。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关切和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

生长兵间早脱身,晚为元祐太平人。

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三)

曾谒东封玉辂尘,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宫夜奏空名姓,怅望云霞缥缈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四)

垂老区区岂为身,微言一发重千钧。

始知不见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五)

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

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