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新朱定甫赋(其四)

镇帷犀重鲜室温,白天碎碎玉花纷。

窗开云母不知夜,帐结流苏散锦文。

盈盈小妾被流黄,抱瑟升楼发浩倡。

铜龙漏极曙光动,驩绝竟忘寒夜长。

祇恐愁红向春死,不死应须探春髓。

龙刀切纸印冰花,贴在九华赪壁里。

冉冉南光走冷圭,梅含春影与云齐。

青丝玉壶具憔悴,井底生尘却解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细腻情感与生动景象的画面。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将一个女子在清晨时分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通过“镇帷犀重鲜室温”一句,营造出室内温暖而静谧的氛围,犀牛角制成的帷幔透着淡淡的香气,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接着,“白天碎碎玉花纷”则以比喻的手法,将阳光洒落的场景比作纷飞的玉屑,形象地描绘了光线的细腻与美丽。

“窗开云母不知夜,帐结流苏散锦文”,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装饰与氛围。云母窗透出的光与夜色交织,帐顶垂下的流苏在晨光中散放出斑斓的色彩,展现出一种既古典又华美的生活情调。随后,“盈盈小妾被流黄,抱瑟升楼发浩倡”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晨光中弹奏瑟琴的场景,她的动作轻盈优雅,音乐悠扬,充满了生活的诗意与美感。

“铜龙漏极曙光动,驩绝竟忘寒夜长”两句,通过铜制的滴漏和即将破晓的曙光,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最后,“祇恐愁红向春死,不死应须探春髓”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以及对生命活力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和王内翰见怀韵二首(其二)

才名老去惬休官,圣泽高深只自欢。

侍宴每容亲绣衮,从游偏许近和銮。

久知琛贽来殊俗,渐喜寰区洽治安。

惟有张骞犹未返,玉关秋早节毛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郑博士见赠韵

秋霜染得鬓成丝,祗为烟霞劳梦思。

谁料杜陵垂白发,得同郑老合襟期。

荷衣荇带烦新制,涧草岩花逞故知。

便欲从君同点检,归裁冰茧写成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走笔送金贤良

飘零已觉二毛侵,且向西风问苦吟。

蜃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星垂钟阜知天近,水入秦淮似海深。

不是秋帆连夜发,典衣呼酒共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郑奉常先生宴集诗韵

我生空负月临奎,文学何曾遂昔期。

柳子未成非国语,匡衡徒患作人师。

探珠赤水欣同调,结屋青萝得所依。

泉石要为中世托,姓名岂料九重知。

东西御馔尝分赐,出入天门更不疑。

虎籞秋严威闪闪,龙楼日转影祁祁。

年华自觉随流水,造化谁言类小儿。

别梦屡形分讲席,归田一似旧㳺时。

常随采药衣沾雾,几度寻花屦带泥。

投老幸知同臭味,此生端不慕轻肥。

芳筵夜秩杯行数,绛烛春融客醉迟。

一代耆英都在坐,百年文献欲还谁。

独怜邺下支离叟,莫斗长安绝妙辞。

赖有西风吹酒醒,搔头向月谩赓诗。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