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奉常先生宴集诗韵

我生空负月临奎,文学何曾遂昔期。

柳子未成非国语,匡衡徒患作人师。

探珠赤水欣同调,结屋青萝得所依。

泉石要为中世托,姓名岂料九重知。

东西御馔尝分赐,出入天门更不疑。

虎籞秋严威闪闪,龙楼日转影祁祁。

年华自觉随流水,造化谁言类小儿。

别梦屡形分讲席,归田一似旧㳺时。

常随采药衣沾雾,几度寻花屦带泥。

投老幸知同臭味,此生端不慕轻肥。

芳筵夜秩杯行数,绛烛春融客醉迟。

一代耆英都在坐,百年文献欲还谁。

独怜邺下支离叟,莫斗长安绝妙辞。

赖有西风吹酒醒,搔头向月谩赓诗。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文豪宋濂所作的《和郑奉常先生宴集诗韵》,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文学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联“我生空负月临奎,文学何曾遂昔期”,诗人自谦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反思与遗憾。接着,“柳子未成非国语,匡衡徒患作人师”两句,以历史人物柳宗元和匡衡为例,暗含对自己未能在国家语言或教育领域有所建树的感慨。

“探珠赤水欣同调,结屋青萝得所依”描绘了诗人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在自然环境中找到心灵寄托的情景。“泉石要为中世托,姓名岂料九重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后世铭记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东西御馔尝分赐,出入天门更不疑”描述了诗人受到朝廷的礼遇,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权力与地位的淡然态度。“虎籞秋严威闪闪,龙楼日转影祁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年华自觉随流水,造化谁言类小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别梦屡形分讲席,归田一似旧㳺时”回忆了过去的生活场景,既有对学术交流的怀念,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常随采药衣沾雾,几度寻花屦带泥”描绘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具体的行动展现其对自然的亲近。“投老幸知同臭味,此生端不慕轻肥”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最后,“芳筵夜秩杯行数,绛烛春融客醉迟”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友情与欢聚的重视。“一代耆英都在坐,百年文献欲还谁”表达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以及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独怜邺下支离叟,莫斗长安绝妙辞”则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以及对创作的坚持。“赖有西风吹酒醒,搔头向月谩赓诗”以风为喻,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上的灵感与激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宋濂对文学、生活、自然、友情等多个方面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与追求。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和苏编修㳺东明山诗

东明胜槩实佳哉,图画天然八面开。

云影入帘纷似絮,峦光染袂绿于苔。

学书犹忆临池写,采药曾经带雨栽。

祗为鱼龙期变化,致令猿鹤互惊猜。

数茎白发虽侵镜,百鍊丹心不作灰。

中使传宣承顾问,东朝进讲每低徊。

月移禁掖藏书署,花压瀛洲视草台。

岂意衰龄沾异渥,因兹胜赏得重陪。

丁宁杉桂无奇句,约束溪山属骏才。

倚杖指林寻故迹,赐衣湿雨借新焙。

名编递玩丛如笋,嘉卉当筵粲若杯。

松鼠沿窗行且偃,山禽窥客去仍来。

但知笑齿时频启,何事愁肠日九回。

寄语山灵休厌我,看花莫待作诗催。

形式: 排律

题送别图

使星一点照闽堧,驿舍春浓酒易乾。

官柳似知离别意,故将翠缕拂雕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隐居图

楼台倒影浸虚泓,嘉树擎寒不尽青。

何日过桥分半景,傍云同筑草玄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题长牧溪五燕图

谁描乳燕落晴空,笔底能回造化功。

髣髴谢家池上见,柳丝烟暖水溶溶。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