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无地堪托足。
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
商山紫芝青门瓜,武陵洞底栽桃花。
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
秦皇一世二世歇,秦民万世桃花月。
渔子相逢五百年,已闻几度乾坤裂。
靖节先生曾作记,祇云贤者兹避世。
时人浪作神仙传,空自渺茫涉奇异。
君不见年来礼乐卯金刀,先生归对庐山高。
所种柴桑五株柳,胜是武陵千树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避世隐居的理想画卷,通过对比秦皇的权势与秦民的无地,以及自然界的物种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商山紫芝青门瓜、武陵洞底栽桃花等意象,构建了一片宁静而神秘的桃源境地。
诗中的“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无地堪托足”强烈对比了权力与弱势的地位,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变迁中强者与弱者的反思。而“渔子相逢五百年,已闻几度乾坤裂”则展现了时间的长河和历史的变动,渔子相逢成为超越时空的象征。
“靖节先生曾作记,祇云贤者兹避世”一句,点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君不见年来礼乐卯金刀,先生归对庐山高”则表达了对于世俗礼仪与精神高洁的比较,显然偏好后者。末尾的“所种柴桑五株柳,胜是武陵千树桃”更强化了这种选择,通过具体物象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是一篇融合了历史反思、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怀的佳作。
不详
怡怡亭畔路,兄到弟随肩。
花径同调瑟,兰窗共擘笺。
看山携老杖,分果忆儿筵。
底事常相忍,张家未是贤。
冰颜黑发未应衰,巨舰高旌使府威。
琐闼领藩承嘏去,绣衣过郡买臣归。
湖山胜迹吟毫健,风月良辰宴斝飞。
金榜弟兄同舍长,老年相别重依依。
当利江头最僻州,怀人惟是数登楼。
西风晴日过姑苏,左瞰松江右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