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三)酬漂母

王孙落魄无知者,手把长竿钓城下。

城边漂母哀王孙,每日相逢进一餐。

丈夫得食母意毕,岂望将来更报恩。

钓竿一掷仗剑走,龙变云蒸骇九有。

锦衣此日归故乡,独奉千金酬漂母。

贫贱英雄最可怜,肯因富贵忘当年。

区区一饭尚如此,推食解衣何待言。

君不见,南昌亭长小人也,召见犹蒙赐百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三)酬漂母》描绘了一位落魄的王孙,手持钓竿在城下垂钓,生活困顿。然而,城边的漂母却每日施以一餐,给予他关爱。王孙深知漂母的好意,认为自己得到食物后,已经完成了对母亲般的恩情回报的期待,并非为了将来报答。他决定振作,扔掉钓竿持剑而去,显露出英雄本色,如同龙腾云蒸般令人震撼。

诗中提到,王孙衣锦还乡时,不忘重金酬谢漂母,以此表达对昔日恩情的深深感激。诗人感慨,即使是贫贱英雄,也不应因为富贵而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和对他人的点滴恩惠。最后,诗人以南昌亭长为例,指出即便是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如亭长也能慷慨地给予他人帮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整首诗通过这个故事,赞美了知恩图报的美德,同时也揭示了人情冷暖和社会阶层的对比,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四)出胯下

信能死,请刺我,不能死,出胯下。

出胯下,何足道,粲然一市人皆笑。

剖符向故里,危矣屠中儿,用作楚中尉,报复亦大奇。

当年熟视良有以,忍耻故能就于此。

君不见,英雄失志辱泥途,纵出胯下何伤乎?

君不见,英雄得志空千古,谁能生与哙等伍。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五)相君背

武涉已去,蒯通乃前,相君之背,贵不可言。

君不见,种蠡张陈事可哀,时乎时乎不再来。

勇略震主身必危,足下持此将安归。

策士逞雄辨,那论汉与楚。

谁识王孙不背恩,蒯通竟以佯狂去。

高鸟尽,良弓藏,猛士何劳守四方。

钟室奇冤亦天意,此时悔不用通计。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六)生同日

赤龙应运作天子,附尾攀鳞各四起。

独有燕王属最亲,生而同日复同里。

里中嘉叹不容口,父老两番贺羊酒。

少相亲,长相爱,一朝衅生惧得罪,亡命仓黄走边塞。

异姓封王仅七人,如今只有长沙在。

彭越醢,淮阴杀,高帝已崩真绝望,余生难向娥姁乞。

那知同日竟非祥,昔年同里今殊方。

父老空劳贺羊酒,可怜死作东胡王。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七)田横来

横不来,天子耻,兴兵问罪悔晚矣。

横若来,天子喜,大则封王小侯耳。

尸乡相距三十里,沐浴从容伏剑死。

当年南面俱称孤,今日谁能更屈体,好持吾头见天子。

乘传携来有二客,地下想从驱鬼伯,奇闻咄咄更惊人。

穷岛忠魂聚五百,薤露歌残剧可怜,高皇流涕数称贤。

一时得士能如此,兄弟更王岂偶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