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董禹川二首(其二)

涉世真成百罅舟,漫教俗子相壶丘。

投林老去三椽在,堕甑年来万事休。

只欲携儿耕甫里,谁能著酒换凉州。

绝怜扬子津头雨,管断江南庾信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次韵董禹川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涉世真成百罅舟”,以舟喻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复杂多变、充满缺陷的认识。接着,“漫教俗子相壶丘”一句,通过讽刺世俗之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态度。

“投林老去三椽在,堕甑年来万事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老去的林中之物,三椽象征着支撑生命的支柱,而“堕甑”则暗示了过去种种努力与追求的终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努力与追求的无奈与释然。

“只欲携儿耕甫里,谁能著酒换凉州”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法实现理想状态的无奈。这里,“耕甫里”象征着理想的田园生活,“著酒换凉州”则是对改变现实、逃避困境的渴望。

最后,“绝怜扬子津头雨,管断江南庾信愁”两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雨季的深切情感,同时也暗含了对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作品中哀愁情绪的共鸣。这两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深化了诗人情感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次韵洪驹父集东山

文书到眼只眵昏,出郭寻山聊解纷。

驱马去迎三丈日,与僧同卧一窗云。

竹间挥麈风相及,松下烹茶手自分。

回首微官堪底用,他年泉石是知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晚发吴城山

风埽阳侯雪阵平,雨催摩诘画图成。

气吞浦溆重林尽,秋著江湖去鸟明。

厚禄故人无一字,长年三老伴馀生。

会须满意开怀抱,到眼庐山不世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何子应竹君轩

苔连深竹楚江干,分与幽人宴坐看。

映得图书终日翠,凄成风雨未秋寒。

渭川昔漫誇千亩,锦里今须种数竿。

移取辟疆园畔去,免教童子报平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向君受感秋二首(其一)

且欲相随苜蓿盘,不须多问沐猴冠。

菊花有意浮杯酒,桐叶无声下井栏。

千里江山渔笛晚,十年灯火客毡寒。

男儿几许功名事,华发催人不少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