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曲水观鱼图

大化在咸若,渔利及小鲜。

喜戚以我故,口腹为心缘。

闻有直钩子,此道今莫存。

丈人濠上翁,回溪有潜鳞。

悠然观澜处,或跃见天真。

物情有冥会,此乐未易言。

因思网罟设,自古无全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孙氏曲水观鱼图》,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诗人通过对孙氏曲水边观鱼图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世间人情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首句“大化在咸若”暗指万物皆遵循自然法则,如同咸淡之理。接下来,“渔利及小鲜”描绘了人们为了生活所需,连小鱼也不放过,暗示了人性中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喜戚以我故,口腹为心缘”进一步揭示了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无论是喜还是忧,往往源于自身的欲望和需求。

“闻有直钩子,此道今莫存”表达了诗人对于直钩垂钓这种简单、不杀生的钓鱼方式的怀念,认为现代社会这样的纯真已不多见。“丈人濠上翁,回溪有潜鳞”借庄子濠梁观鱼的故事,寄寓了对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

“悠然观澜处,或跃见天真”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鱼儿自由自在,人在一旁欣赏,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本真。“物情有冥会,此乐未易言”强调了人与自然相通的喜悦,这种乐趣难以用言语表达。

最后,“因思网罟设,自古无全仁”以捕鱼工具的使用,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指出自古以来,完全的仁慈在面对生存需求时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整首诗通过观鱼图,寓言式地探讨了人与自然、欲望与道德的关系,体现了湛若水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客有别号莲塘者以自附于濂溪之说予谓之曰于中通得圣人之体于外直得圣人之用于不支蔓得圣人之真于出淤不染得圣人之清遂感而赋之

清清塘中莲,亭亭思公贤。

思公爱公莲,欲往隔湖天。

通直得自性,芳意谁与传。

岂无牡丹艳,徒为俗子怜。

扳荷玩水珠,弄化不成圆。

何因动遐想,敛衽莲峰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中秋感兴二首(其一)

明月当中天,逍遥步前庭。

问是此何时,昏中正虚星。

嗟叹良独久,化机倏流行。

白鸟会中昃,海蟾岂常盈。

粲粲彼姮娥,皎洁含天灵。

长风扫云翳,率土仰贞明。

所嗟时不待,几见天河清。

形式: 古风

中秋感兴二首(其二)

孤居感名节,三四见星虚。

漫漫中夜心,良人自远徂。

昔忧见面难,不谓无简书。

感叹嗟何及,吞声涕涟如。

明月云无私,不为照区区。

会合一何欢,隔离一何冤。

耿耿离合情,万里同月圆。

形式: 古风

南溪四景(其一)

南溪春何如,泱泱映涟漪。

涟漪绿何如,白鸥来染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