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湖曲

武昌云旗蔽天赤,夜筑于湖洗锋镝。

巴滇騄骏风作蹄,去如灭没来不嘶。

日围万里缠孤壁,虏气如霜已潜释。

蛇矛贱士识天颜,玉帐髯奴落妖魄。

君不见铜驼陌上尘沙起,胡骑春来饮瀍水。

浮江天马是龙儿,蹙踏扬州开帝里。

王气高悬五百秋,弄兵老濞空白头。

石城战骨卧秋草,更欲君王分上流。

形式: 古风

翻译

武昌的旗帜遮天蔽日,夜晚在湖边磨砺兵器以洗净战争的痕迹。
巴滇的骏马如风驰骋,无声无息地离去,不发出嘶鸣。
日光照耀下,大军环绕孤城,敌人的气势如同霜雪般消退。
英勇的士兵手持蛇矛,识破天命,敌军首领的魂魄被震慑。
你可曾见铜驼陌上的尘土飞扬,胡人骑兵春天来到瀍水边饮水。
天马在江面上如龙腾跃,直指扬州,开启帝王的疆域。
皇朝的气运延续了五百年,老濞空自白头,仍在玩弄兵权。
石城的战场遗骨散落在秋草间,更期待君王能划分上等的封赏。

注释

云旗:形容旗帜众多,如云一般。
锋镝:兵器,这里指战争。
騄骏:骏马名,形容马匹矫健。
灭没:形容行动迅速,消失无踪。
玉帐:古代将帅的营帐,代指敌军首领。
铜驼陌:历史地名,象征繁华衰落。
天马:神话中的神马,象征皇家威严。
王气:帝王的气象,代指王朝的运势。
石城:坚固的城池,可能指战场遗迹。
上流:上等的封赏或地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事的激烈与壮观。诗人先以“武昌云旗蔽天赤”开篇,设定了战乱的宏大背景,接着“夜筑于湖洗锋镝”则透露出战争的紧迫和秘密。巴山骏马在风中奔跑,“去如灭没来不嘶”表现了战斗中的急遽与残酷。

接下来的“日围万里缠孤壁,虏气如霜已潜释”则描绘了一种被敌军包围的局面,以及战争结束后的寂静。诗中“蛇矛贱士识天颜,玉帐髯奴落妖魄”一句,以比喻手法批评了那些不识时务、助纣为虐的人。

“君不见铜驼陌上尘沙起,胡骑春来饮瀍水”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警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侵略与战乱。而“浮江天马是龙儿,蹙踏扬州开帝里”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赞美,以及对英雄所开创时代的向往。

最后,“王气高悬五百秋,弄兵老濞空白头。石城战骨卧秋草,更欲君王分上流”则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怀与无奈的情绪,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时代的向往和现实中的无力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反映出他对国家兴衰、战事起伏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大风与杨念三饮次作此

北风黄云卷飞沙,吹暗长安百万家。

温炉对酒慎勿出,且看酒面生浮花。

我为吟诗说云梦,荆江洞庭方汹涌。

吟成饮君三百杯,莫学雪中驴酸哀。

形式: 古风

大雨十日不止五月十八日晚始霁

昊穹忽悔祸,淫雨霁今夕。

峰岭舒紫翠,云天丽金碧。

深蛙鸣远汪,凉叶坠馀滴。

漏屋百不忧,宵眠始安席。

形式: 古风

大雪歌

老农占田得吉卜,一夜北风雪漫屋。

屋压欲折君勿悲,陇头新麦一尺泥。

泥深麦牢风莫吹,明年作饼大如箕。

野人食饱官事少,莫畏瑟缩寒侵肌。

高堂晨兴何所为,门无马迹人更稀。

珠楼玉阁互飞动,坐见贫屋生光辉。

无功及物惭受禄,丰穰幸赖天与之。

弃粮遗粒待鸡犬,吾羹何得长烹藜。

形式: 古风

大榆

高榆百馀年,其大数十围。

修柯遏云日,老蘖干虹霓。

嗟尔拥肿材,大匠已见遗。

何人失剪伐,养此顽钝姿。

夏叶穴虫蚁,繁柯蔽凉飔。

寒凭烈风怒,号白陵冬曦。

鸾凤不女巢,所藏鸦与鸱。

吾宁爱弹射,念尔不适宜。

蟠据起墙屋,斧斤谅难施。

去恶不慎微,既成安可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