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寺废

微云漏疏雨,春事将结束。

小径敷落红,长条已栖绿。

行行扣禅关,寂寂攲老屋。

犬吠知客来,岩栖见僧独。

涟漪漾方池,菁葱郁佳木。

立教虽尚空,存心未脱俗。

于世竟何裨,零落归山谷。

极乐迷群生,无生惑三竺。

风光慰羁人,聊此寓游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头陀寺废墟的景象与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感悟。首句“微云漏疏雨,春事将结束”以轻柔的雨滴和即将消逝的春天氛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小径敷落红,长条已栖绿”通过凋零的花瓣与新生的绿叶对比,暗示着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

“行行扣禅关,寂寂攲老屋”描绘了诗人步入废弃寺院的情景,老屋倾斜,禅关静默,营造出一种荒凉而深邃的意境。犬吠声打破了寂静,僧人的独居生活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宁静的主题。

“涟漪漾方池,菁葱郁佳木”转而描写水池与树木的生机勃勃,与前文的衰败形成对比,暗示着生命与希望的存在。然而,“立教虽尚空,存心未脱俗”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思考,认为虽然教义追求空灵,但内心仍难以完全脱离世俗。

最后,“于世竟何裨,零落归山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反思,似乎在探讨个人在世间的作用与最终归宿。而“极乐迷群生,无生惑三竺”则可能涉及对佛教中极乐世界与轮回观念的思考,以及对众生与宇宙真理的困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宗教与自我认知的探索与感悟,充满了对时间和存在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16)

舒頔(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dí)(一三○四~一三七七),绩溪。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字:道原
  • 籍贯:(今属安徽省)

相关古诗词

春晓

月落窗未曙,邻鸡再三啼。

揽衣起徘徊,傍水鸣鸊鹈。

木末雾气薄,花梢露华低。

晨光一开豁,照耀东与西。

隔屋鸟语碎,叫云鹤声齐。

治生不可缓,童仆勤锄犁。

春晓最清淑,竟作春晓题。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閒步

和风漾晴云,约我散芒屩。

步出东南郊,晴景欣有托。

□鸟鸣嘤嘤,幽花澹漠漠。

平生江海交,乱后半沦落。

惟馀白发翁,林下甘寂寞。

眼前儿与孙,懒惰不好学。

缅怀栗里人,取醉聊自乐。

形式: 古风

次朱克用万户韵

和风骀荡柳腰斜,茅屋溪边卖酒家。

马首翩翻旗脚转,何如偏惹帽檐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采石

江声似欲欺文士,月色曾经照锦袍。

八百仙人骑白鹤,紫箫吹彻碧云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