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宿梓潼(其二)

山近多秋气,炎凉物候偏。

云黄初打麦,树暗未呜蝉。

不用寻方曲,依然御楚绵。

阴虫何大早,终夕语灯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的景象,以及夜晚在梓潼住宿时的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季节变换中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山近多秋气”,直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暗示着随着山的临近,秋的气息愈发浓厚。接下来,“炎凉物候偏”则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秋季特有的气候特点——白天温暖,夜晚寒冷,这种温差使得物候现象更加明显。

“云黄初打麦,树暗未鸣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色。黄色的云彩预示着收获的季节,而麦子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树木虽然还未完全变色,但蝉声已渐渐稀少,暗示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到来。这两句通过色彩和声音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过程。

“不用寻方曲,依然御楚绵”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中,无需寻找复杂的药物或音乐来寻求心灵的慰藉,简单的御寒衣物(楚绵)就足以让人感到舒适与满足。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阴虫何大早,终夕语灯前”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场景。昆虫似乎提前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开始在灯下忙碌。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绵州

潺水依然绿,山城几易名。

田腴知俗厚,民秀想时平。

关拥庞侯墓,人耕汉相营。

峰回乡路近,日暮马蹄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

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

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

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东禅寺

不厌常为客,东禅十度来。

儿童知姓字,面目笑尘埃。

懒性真如识,中年急景催。

两州分八口,离绪独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洗马池上

八口飘如不系舟,营巢计拙愧鸣鸠。

故园三徙成流寓,子舍常虚更远游。

赁庑人高贞苦节,卜居心瘁慕灵修。

劳生自问吾何有,大户空衔署醉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