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少虚先生四首(其三)

亲交匪一日,先子同衣裯。

渺质亦何知,忘年接胜游。

别君殊未久,忽复成三秋。

岁月何其迅,道路阻且周。

尺素远方来,慰我心烦忧。

一读再三叹,躧履下重楼。

玄霜弥大野,神物蟠深湫。

我心匪不念,悢悢无轻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寄赵少虚先生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赵少虚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亲交匪一日,先子同衣裯”点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源于共同的过往和经历。接着“渺质亦何知,忘年接胜游”描绘了两人虽年岁不同,却能超越年龄界限,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景。

“别君殊未久,忽复成三秋”表达分别不久,却又感到时间流逝之快,仿佛已过了三个秋天。这种感觉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岁月何其迅,道路阻且周”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飞逝和相隔的距离,增加了思念的分量。

“尺素远方来,慰我心烦忧”写到友人通过书信传递关怀,缓解了诗人心中的愁绪。接下来的“一读再三叹,躧履下重楼”描述了诗人反复阅读书信时的感动与感慨,甚至从楼上下来,似乎想要与友人更近一步地交流。

最后,“玄霜弥大野,神物蟠深湫”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思念之情的深沉,如同覆盖大地的玄霜和深湫中的神物,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而“我心匪不念,悢悢无轻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虽然心中充满思念,却无法轻易跨越现实的阻隔。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思念的深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无奈与渴望。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寄赵少虚先生四首(其四)

青鸟云中翔,遗我尺锦翰。

卷中有新赋,丽若金琅玕。

华藻耀朝日,悲啸曾云端。

俯身视陈宋,昂首接建安。

大雅久寥廓,文章忽欲殚。

夫子驼高驾,啾啾鸣玉銮。

举世徒徊徨,焉知若所观。

景行不可得,寤寐坐长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夜发杨柳青望天津海口

夕泊大堤口,雨气侵肌骨。

舟子不得停,鸣桨中夜发。

闻道海门近,惊栗不敢越。

渔灯隐遥浦,箫鼓声未歇。

人语烟中村,舟横沙上月。

岸接远流平,树入回波没。

不睹潮涨奇,安知溟渤阔。

喔喔天鸡鸣,东望苍烟裂。

霞生赤城峤,日出扶桑窟。

胧胧五云里,欲吐金银阙。

钟鼓罗宫廷,百辟修朝谒。

整衣顾我仆,神情坐超忽。

形式: 古风

送朱可大南还三首(其一)

驱车渔阳坂,四野何苍苍。

我友驾言迈,去去天一方。

踟蹰一斗酒,相送渡河梁。

岂无弦歌曲,可以佐杯觞。

仰视浮云驰,苍白忽相望。

黄鹄一为别,悲鸣声正长。

何况同心子,当为参与商。

人生如浮梗,良会安可常。

俛仰感平生,岂不结中肠。

愿为双飞翼,送子以翱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朱可大南还三首(其二)

相思郁以纡,我怀多苦辛。

苦辛将何道,念此平生亲。

总角从君游,奄忽二十春。

岁月一何迫,白日如飙尘。

恩深不可报,情至日以新。

两心托金石,何乃慕雷陈。

风波一相失,怨彼江路津。

日长苦道远,缱绻竟不申。

岂无里巷游,邈若胡与秦。

久要苟不替,燕越如比邻。

何必岐路侧,空为儿女仁。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