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三)

谩道追欢惟九日,年年此恨偏浓。

今朝吹帽与谁同。黄花都未拆,和泪泣西风。

应恐登临肠更断,故交烟雨迷空。

为君一曲送飞鸿。谁能推毂我,深入醉乡中。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别说什么重阳节才追求欢乐,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遗憾尤其深沉。
今天吹帽共饮的人在哪里呢?菊花还未绽放,我在秋风中含泪哭泣。
恐怕登高望远会让愁肠寸断,老朋友的身影在烟雨中模糊难寻。
我为你唱一曲,目送大雁南飞。谁能助我一臂之力,让我沉醉在酒乡之中。

注释

谩道:不必说,徒然说。
追欢:追求欢乐。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肠更断: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绞。
故交:老朋友。
飞鸿: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思念。
推毂:比喻推荐、帮助。
醉乡:借指酒醉后的世界,也可指逃避现实的境地。

鉴赏

这首宋词《临江仙·其三》是晁冲之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孤独寂寞的情感。首句“谩道追欢惟九日”以重阳节的欢乐为引子,暗示了节日并不能真正消解内心的愁绪。接着,“年年此恨偏浓”点出诗人每年此时都会倍感遗憾和哀伤。

“今朝吹帽与谁同”描绘了往昔与友人共度重阳的场景,如今却只剩下独自一人,连吹帽的同伴都没有,凄凉之情溢于言表。“黄花都未拆,和泪泣西风”借黄花尚未绽放,暗喻自己壮志未酬,只能在秋风中独自落泪。

下片“应恐登临肠更断”进一步渲染了登高望远时的悲痛,担心这番景致会触动更深的愁肠。“故交烟雨迷空”则通过描绘故友如烟雨般消逝,表达了对旧友情谊的怀念和失落。

最后两句“为君一曲送飞鸿。谁能推毂我,深入醉乡中”以送别飞鸿的方式寄托情感,希望能有人理解并支持自己,让自己沉浸于醉乡以逃避现实的苦闷。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的孤寂与无奈。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一)

双舸亭亭横晚渚,城中飞观嵯峨。

画桥灯火照清波。玉钩平浸水,金锁半沈河。

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二)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渔家傲

浦口潮来沙尾涨。

危樯半落帆游漾,水调不知何处唱。风淡荡。

鳜鱼吹起桃花浪。雪尽小桥梅总放。

层楼一任愁人上。万里长安回首望。山四向。

澄江日色如春酿。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感皇恩(其一)

小阁倚晴空,数声钟定。斗柄寒垂暮天净。

向来残酒,尽被晓风吹醒。眼前还认得,当时景。

旧恨与新愁,不堪重省。自叹多情更多病。

绮窗犹在,敲遍阑干谁应。断肠明月下,梅摇影。

形式: 词牌: 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