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千峰翠玉。送孤云伴我,罗窗清宿。

拂晓凭虚,春碧生寒,衣单瘦倚筇竹。

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

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

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渌。

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

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

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翻译

千座山峰如翠玉般美丽,伴随孤独的云朵,陪伴我在罗窗下度过清冷的夜晚。
拂晓时分,我依靠在虚空之中,春天的碧绿中透出一丝寒意,穿着单薄的衣服,倚着竹杖。
东风不懂得吹散我的愁绪,只有遍地的芳草和溪边的城市,南北延伸。
在远方,雾气中的发髻似乎被锁住,她眉头紧锁,为谁独自忧愁。
江上的轻鸥似乎认识我,成对地飞过昭亭,打破晴朗的绿水。
一片苍茫的烟雾,阻隔了家乡的山峦,梦中我环绕在石窗下的藤蔓小屋。
我们彼此相望,从早到晚都不觉厌倦,计算了多少次在红栏杆旁的徘徊。
期待着,请诗人为这一切描绘,制成可以挂在墙壁上的卧游画卷。

注释

翠玉:形容山峰颜色翠绿如玉。
孤云:孤独的云,可能象征孤独或离别。
筇竹:一种竹子,古人常用来做手杖。
雾鬟:雾中的发髻,形容女子秀发。
昭亭: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亭子。
赤阑干:红色的栏杆,代指景色或地点。

鉴赏

这首宋词《疏影》是陈允平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而感伤的画面。开篇以千峰翠玉为背景,诗人独自欣赏着飘过的孤云和罗窗前的清冷夜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拂晓时分,寒意袭人,诗人身着单薄,倚杖而立,心境凄凉。

东风似乎无法吹散诗人的愁绪,只有溪城内外的芳草能稍解寂寥。远处的女子仿佛在雾中蹙眉,她的愁容让诗人更加感怀。江上的轻鸥似乎理解诗人的思绪,它们成双结对地飞翔,与诗人的心境形成对比。

接着,诗人想象家乡的山水被一片苍烟遮挡,梦境中石窗下的萝屋成为思念的焦点。他与那里的景色日复一日地相对,数不清多少次在栏杆边凝望。最后,他期待能通过诗词将这份情感记录下来,将这美丽的画面转化为内心的卧游之景,永久珍藏。

整首词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独的愁绪,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隔浦莲近拍

铅霜初褪凤葆。碧旆侵云窈。

万绿伤春远,林幽乐、多禽鸟。斜阳堤畔草。游鱼闹。

暗水流萍沼。翠钿小。凉亭醉倚,接䍦巾、任敧倒。

月明庭树,夜半鹊飞惊晓。隔岸蘋乡梦渐到。吹觉。

一襟风露尘表。

形式: 词牌: 隔浦莲近拍

塞垣春

草碧铺横野。带暝色、归鞍卸。

烟葭露苇,满汀鸥鹭,人在图画。

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

念徽容、都销瘦,漫将纨素描写。

临镜理残妆,依然是、京兆柔雅。

落叶感秋声,啼螀叹凉夜。

对黄花共说憔悴,相思梦、顿醒西窗下。

两腕玉挑脱,素纤悭半把。

形式: 词牌: 塞垣春

塞翁吟

睡起鸾钗亸,金约鬓影胧。檐佩冷,玉丁东。

镜里对芙蓉。秦筝倦理梁尘暗,惆怅燕子楼空。

山万叠,水千重。一叶漫题红。匆匆。

从别后,残云断雨,馀香在、鲛绡帐中。

更懊恨、灯花无准,写幽愫、锦织回文,小字斜封。

无人为托,欲倩宾鸿。立尽西风。

形式: 词牌: 塞翁吟

意难忘

额粉宫黄。衬桃花扇底,歌送瑶觞。

裙拖金缕细,衫唾碧花香。琼佩冷,玉肌凉。

罗袜步沧浪。漫共伊,心盟意约,眼觑眉相。

连环未结双双。似桃源误入,初嫁刘郎。

珑璁仙子髻,绰约道家妆。千种恨、九回肠。

云雨梦犹妨。误少年,红销翠减,虚度风光。

形式: 词牌: 意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