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钦的作品,名为《偈颂七十二首》中的第四十三首。它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朴素的场景和对比,寓含深刻的哲理。
"步行骑水牛,空手把锄头",这两句描绘了农夫劳作的场景,看似寻常,实则暗示了生活的简单与自然,以及对物质需求的淡泊。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里的桥流水比喻世事如流水般变化无常,而桥本身却静止不动,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相对静止与变迁之间的关系。
"一理足,万事周",表达了一种通达的智慧,认为只要把握住事物的根本道理,就能应对世间万事,体现了佛教中“一以贯之”的理念。
"一尘起,大地收",进一步强调了万物皆有因果,微小的变化也能影响全局,暗含着因果律和宇宙的秩序。
最后两句"机先别有活路,开口不在舌头",则是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言语或表面的技巧,而是内在的洞察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即“机先”和“别有活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和内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