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遐想吴门人姓梅,高踪千古共徘徊。
橘中傥有商山乐,不必胡僧问劫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道中杂兴》之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四句诗展现了诗人的怀古情怀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遐想吴门人姓梅,高踪千古共徘徊。" 这两句通过提及“吴门人姓梅”,即唐代著名将领梅尧咤,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深切怀念。"高踪"一词形容梅尧咤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而"千古共徘徊"则说明这种赞美和怀念是跨越千年的共同情感。
"橘中傥有商山乐,不必胡僧问劫灰。" 这两句诗则转向意境的描绘,通过“橘中”即梅尧咤墓前的橘树,以及传说中的“商山乐”,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情景。而“不必胡僧问劫灰”则是借用佛教故事,意在说明对于历史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不需要外界的解释或认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尧咤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历史人物崇高品德的赞美。同时,诗中的意境描绘也显示出诗人超脱尘世、自在风雅的情怀。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山晚江寒春雨疏,比来消息定何如。
竹舆行倦异乡县,赖得金楼引睡书。
君家鼻祖大范老,气压贺兰威凤鸣。
文采风流今未泯,耳孙胸次似冰清。
底处烟林飞伯劳,春生诗思剩摇毫。
归来准拟扶头醉,日射花梢三丈高。
名姓未能随老变,政须卜宅近前峰。
看君决策上封事,揽取奇勋铭鼎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