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情感深沉而细腻。
“万里龙沙一望平”,开篇即以辽阔的沙漠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壮丽而又孤独的景象。沙漠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寂静,一望无际,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
“月明芦管作边声”,接着描绘了夜晚沙漠中的声音,芦管声在月光下回荡,仿佛是边塞特有的音乐,增添了几分悲凉与苍茫。
“征人何处不关情”,直接点明了主题——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心中都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织尽回文俱白锦”,这里运用了“回文”这一古代文学形式,比喻征人对家书的期盼和思念,如同织布一般,将心中的情感编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但最终却只能是白色的,象征着无法传递的思念。
“落残珠泪伴青灯”,描绘了征人在夜晚独坐,只有青灯相伴,泪水如珠落下,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孤独与悲伤。
“断肠脉脉夜寒凝”,最后以“断肠”形容征人的痛苦,通过“脉脉”二字,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内心的哀伤与无奈,而“夜寒凝”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寒冷,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整首词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边塞征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世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