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道中

诸山夹水一千重,七月扁舟汗雨浓。

槠叶全青秋隐浦,桐江半黯月当峰。

浅流见石高于象,旱气横天白似龙。

来濯清风子陵庙,豆无丹荔荐芙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桐庐道中》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描绘了桐庐道中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以山水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行舟于桐江之上的独特体验。

首句“诸山夹水一千重”,开篇即以磅礴之势展现群山环绕、江水蜿蜒的壮丽景象,仿佛置身于重重叠嶂之中,引人入胜。接着“七月扁舟汗雨浓”一句,点明时节与行舟状态,七月炎夏,舟行水上,汗水如雨,生动地刻画出夏日行舟的艰辛与热浪滚滚的氛围。

“槠叶全青秋隐浦,桐江半黯月当峰”两句,将视角转换至两岸景色,槠树绿叶满枝,秋意渐浓,隐匿于江边;而桐江之上,月光半洒,映照在山峰之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夜晚景象。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全青”与“半黯”的色彩对比,以及“秋隐浦”与“月当峰”的位置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浅流见石高于象,旱气横天白似龙”则进一步描绘了江水与天空的景象。浅浅的水流中,石头裸露,仿佛比水面高出许多,形象生动;而空气中弥漫的旱气,在夜空中化为一条条白色的“龙”,既表现了自然现象,也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最后,“来濯清风子陵庙,豆无丹荔荐芙蓉”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与追求。他来到子陵庙,想要洗涤心灵,寻找清风中的宁静;同时,通过“豆无丹荔荐芙蓉”这一细节,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或许暗含着对理想生活或精神境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桐庐道中》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328)

张琦(君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孤山拜和靖先生祠

先生剩住在孤峰,隔世相寻尚可从。

青草去分春水路,画船来贮夕阳钟。

百年老子心相似,一豆新鱼味不重。

我有白鹇公有鹤,雪晴云散共开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秋晚登君山

十年两醉君山酒,山下民风似昔年。

青帕茜裙耰麦女,银鲈紫蟹入村船。

霜焦叶破犹藏寺,江浦沙高未作田。

病骨登临尚强健,风吹孤?落秋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灵谷寺宗长官留别因饮于此

出城望谷十五里,吹帽东风一面当。

春柳变禽惊首夏,午林骑马忽斜阳。

逢僧方外衣冠薄,食笋山中匕箸香。

记取宗公今日别,千峰钟磬晚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雪窦寺

春寺苍茫春鸟鸣,竹舆袅袅上天行。

路藏幽窦千年雪,云借深山半日晴。

乍入鼓钟真梦寐,相看麋鹿是平生。

茶铛诗卷随身转,未信招提宿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