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住所离灞陵不远,已经安居了十年。
穿过竹林小径入门,邀请客人欣赏山泉声。
深林中鸟儿鸣叫,心静在夕阳前。
虚名究竟有何益处,从此只想归隐参禅。

注释

灞陵:古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安居:长久居住。
竹径:竹林小路。
山泉:山间的泉水。
鸟啭:鸟儿鸣叫。
落照:夕阳。
浮名:表面的名声。
栖禅:归隐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表明诗人选择了一个离繁华远但又不太偏僻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安身之地,并且已经在那里安静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具体描写。竹径曲折,是山林中常见的景象,而山泉则给人以清凉和宁静。诗人邀请来访者在这里停留,共同享受这份宁静。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平静的自然环境。鸟鸣声是大自然中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声音,而诗人的心态也是十分悠闲,能够在落日的余晖中感受到内心的安宁。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看破与超越。浮名指的是虚名和不切实际的荣誉,而栖禅则是佛家修行的一种方式,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像禅者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然物外、心境自在的生活理想的向往。

收录诗词(29)

裴迪(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答赠王维的。受王维的影响,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 籍贯:河东(今山西)
  • 生卒年:716-?

相关古诗词

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

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迤逦峰岫列,参差闾井分。

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

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青雀歌

动息自适性,不曾妄与燕雀群。

幸忝鹓鸾早相识,何时提携致青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