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水平桥细浪生,柴门草长断人行。
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夏交替时节的景象。开篇“野水平桥细浪生,柴门草长断人行”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萧索的田园风光。"野水平桥"和"柴门草长"都烘托出了一个荒废、不为人知的小村落,而"细浪生"则传递出水流轻柔的声音,与"断人行"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幽深与孤寂的感觉。
接着,“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两句,则转换了画面,带领读者步入一个经历过雨后的花园。"园林霁后"描绘了雨后的宁静与纯净,而"春如在"则表明尽管已经是春末,但依旧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体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转中生命力度的深刻感悟。最后,“燕雀鸣时夏正清”则是夏日的宁静与明净,燕子的鸣叫和夏季的到来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悠远,通过对春末夏初景象的精妙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四季更迭、生命力度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檐前花放不忍折,庭下草深仍懒锄。
苦雨晴时春已尽,可怜新月挂清虚。
即日南风清且微,北窗心静见天机。
林莺母子声相应,野蝶雌雄性共飞。
春去江南水拍天,经旬茅屋罕炊烟。
石墙颓毁板桥断,始觉贫家气象全。
石桥南北碧桃香,翠叶交柯水面凉。
终岁方壶无一事,春来也为种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