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六)

春去江南水拍天,经旬茅屋罕炊烟。

石墙颓毁板桥断,始觉贫家气象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春天离去,江南水势浩渺几乎与天空相接。
连续多日,简陋的茅草屋几乎不见炊烟升起。

注释

春去:春天离去。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这里可能特指诗人所在的地域。
水拍天:形容水面宽广,水势汹涌仿佛拍打着天空。
经旬:经过多日,十天或更长时间。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罕炊烟:很少有炊烟,说明人烟稀少。
颓毁:破败损坏。
板桥:木制的简陋桥梁。
断:断裂,残破。
始觉:才开始觉得。
贫家:贫穷人家。
气象全:景象全然不同,表现出贫困的状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江南景象的画面。"春去江南水拍天",表现了春季即将过去,江南的河流波涛汹涌,似乎与天空相接。"经旬茅屋罕炊烟",则透露出诗人居所简陋,炊烟稀少,生活艰难。

"石墙颓毁板桥断",诗人通过对破败的石墙和断裂的木桥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沧桑变化与个人生活的凄凉。最后两句"始觉贫家气象全",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首次意识到自己家的贫穷以及这种生活状态的完整展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夏之交季节特有的风雨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居住环境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与个人的命运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沉内涵的佳作。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一)

石桥南北碧桃香,翠叶交柯水面凉。

终岁方壶无一事,春来也为种花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三)

夏雨春风穷管仲,停云荣木老渊明。

断红池馆无人到,犹有黄鹂一两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二)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

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七)

雷电阴晴共一帘,残春首夏境相兼。

闲寻稚笋今朝长,静数新荷昨夜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