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杂兴(其二)

物理情不齐,人生各有好。

所好傥不获,亦各骋奇巧。

浅者不及门,深者入堂奥。

名利工欺人,市朝徒胶胶。

所得无几何,舌焦唇亦燥。

其间狭劣者,不售辄复躁。

亦有操金珠,侯门致私祷。

葡萄得凉州,所求辄复效。

舐痔或尝粪,车服夸新好。

吾唯戒妻奴,酒熟宜予告。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的喜好各不相同,人生道路各有侧重。
如果追求的事物无法得到,也会各自施展奇思妙想。
浅薄之人难以触及深层,而深入者能探索奥秘。
名声利益常欺诈人心,世人只在世俗中忙碌。
所获得的并不多,追求者口干舌燥。
那些狭隘之人,一旦不得便急躁不安。
也有人用金钱贿赂权贵,只为达到目的。
如同葡萄需凉州之地才能丰收,所求之事往往能实现。
有些人甚至舔舐痔疮,炫耀车马服饰的新颖。
我只告诫妻子和奴仆,酒酿熟了要及时通知我。

注释

情不齐:喜好各异。
所好:追求的事物。
骋奇巧:施展奇思妙想。
浅者:肤浅的人。
堂奥:深层的奥秘。
胶胶:忙碌的样子。
不售:不得,未达成。
操金珠:用金钱行贿。
辄复效:往往能实现。
舐痔:比喻卑鄙的行为。
予告:通知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的追求和命运。开篇便指出“物理情不齐,人生各有好”,表达了世界万物各有其性,人生的追求也是千差万别。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观念。

接下来的几句,“所好傥不获,亦各骋奇巧。浅者不及门,深者入堂奥。”则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在追求自己理想时的不同境遇。有些人虽然有所向往,但却难以达到;而另一些人则能深入其领域,达至高峰。

“名利工欺人,市朝徒胶胶。”这两句诗,批判了那些为了名声和利益而行骗之人,他们在市场上或是朝堂中,都是一副虚假的样子,只不过是在互相欺骗而已。

然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得无几何,舌焦唇亦燥。”这表明了即便是那些看似成功的人,他们得到的也往往有限,而且在不断的争斗和追逐中,甚至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难以满足。

“其间狭劣者,不售辄复躁。”则描绘了一些能力平庸之人,他们的作品或商品因为品质不佳而无法出售,只能不断地修改和调整,却依然不得要领,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中。

诗人接着描述了那些掌握财富的人,“亦有操金珠,侯门致私祷。”他们拥有大量的黄金珠宝,并通过这些物质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私利。这里的“侯门”可能是指地位显赫之人的府邸,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富来达到某种目的。

在“葡萄得凉州,所求辄复效。”这两句中,诗人似乎是在赞美那些能够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人物,比如古时的张骞,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使得西域的葡萄种植技术传入中国,这里用以比喻那些能够实现梦想、达到目的的人。

“舐痔或尝粪,车服夸新好。”这两句则转向对一些人追求新奇和时髦的批评,他们可能会为了所谓的“新潮流”而不惜尝试任何事物,无论是有益还是有害。

最后,“吾唯戒妻奴,酒熟宜予告。”诗人似乎是在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提醒自己的妻子和仆人,当好酒酿成时应当告诉他。这也许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即便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也能保持一份淡定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境遇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物欲横流和人心不古的忧虑。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九日杂兴(其一)

不是南方热,爱此有永日。

人事断经过,萧然空一室。

风惊窗外竹,声如清庙瑟。

西塘荷已花,北户枣亦实。

仕途非所长,进寸辄退尺。

所以入市朝,愁苦甘首疾。

谪来已九年,底事无忧色。

山林兴甚长,湖海情何极。

形式: 古风

十二日出城见隔江茅舍可爱

茅屋临江上,四面惟柴荆。

绿阴绕篱落,窗几一以明。

门前滩水急,日与白鸥盟。

不知何隐士,居此复何营。

朝来四山碧,晚际沙鸟鸣。

棋声度竹静,江深琴调清。

终携一尊酒,造门相对倾。

心期羲皇上,安用知姓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十二月二十四夜赋梅花

我来岭下已七年,梅花日日斗清妍。

诗才有限思无尽,空把花枝叹晚烟。

颇怪此花岚瘴里,独抱高洁何娟娟。

苦如灵均佩兰芷,远如元亮当醉眠。

真香秀色看不足,雪花冰霰相后先。

平生明明复皦皦,一嗅霜蕊知其天。

固安冷落甘蛮蜑,不务轻举巢神仙。

他年若许中原去,携汝同住西湖边。

更寻和靖庙何许,相与澹泊春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三月二十四日出城

数日雨不止,今晨晴已还。

江头看浊浪,窗外见青山。

白鹭投前浦,轻舟漾远滩。

樽中有馀酒,一酌注颓颜。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