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四夜赋梅花

我来岭下已七年,梅花日日斗清妍。

诗才有限思无尽,空把花枝叹晚烟。

颇怪此花岚瘴里,独抱高洁何娟娟。

苦如灵均佩兰芷,远如元亮当醉眠。

真香秀色看不足,雪花冰霰相后先。

平生明明复皦皦,一嗅霜蕊知其天。

固安冷落甘蛮蜑,不务轻举巢神仙。

他年若许中原去,携汝同住西湖边。

更寻和靖庙何许,相与澹泊春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我在山脚下已经七年,每日梅花争艳斗丽。
我的诗才有限思绪无穷,只能对着花枝感叹傍晚的烟雾。
我奇怪这花在瘴气中仍保持高洁,如此娇美。
如同屈原怀揣香草,陶渊明沉醉于田园,你的芬芳和美丽令人难忘。
欣赏你的清香和秀色永远不够,仿佛雪花冰雹相继而来。
一生光明磊落,一闻霜蕊便知你的本性。
我甘愿在此地清冷,与蛮人共处,不追求成仙。
如果将来能重返中原,定会带你一同住在西湖边。
再去找寻林和靖庙在何处,让我们一起在春风中淡泊自守。

注释

岭下:山脚下。
七年:多年时间。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
清妍:清丽美好。
诗才:作诗的才能。
晚烟:傍晚的烟雾。
岚瘴:山区的雾气和湿热。
高洁:高尚纯洁。
娟娟:娇美。
灵均:屈原的字。
佩兰芷:象征高洁的香草。
元亮:陶渊明的字。
雪花冰霰:雪和冰雹。
明明:光明磊落。
皦皦:清白无暇。
霜蕊:霜中的花蕊。
蛮蜑:南方的少数民族。
轻举:轻易飞升。
神仙:神话中的长生者。
中原:中国的中部地区。
西湖边:杭州西湖。
和靖庙:纪念林和靖(林逋)的庙宇。
澹泊:恬淡宁静。
春风:春天的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鉴赏。在岭下居住七年,诗人每天都能欣赏到梅花的清丽脱俗。尽管诗人的才华有限,但他对梅花的思索却是无穷无尽的。他空闲时常轻抚梅枝,感叹晚风中的梅香。

诗中还流露出一种奇特的情感,对这梅花在岚瘴之中独自高洁的态度感到惊异。诗人将这种情感比作古代才子灵均佩戴兰草,和元亮醉卧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梅花超凡脱俗的赞美。

梅花的真香与秀色,让诗人觉得不足以尽情欣赏。雪花般的冰霰相继而来,但诗人的心中却有着更高洁的追求。一生中的明月清光,经历了无数的风霜,才真正领悟到梅花所蕴含的天地之气。

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让他感到一种冷落而甘愿的孤独生活,不愿意轻易追寻那些浮华虚幻的神仙境界。诗中还透露出一丝留恋,希望将来能够携带这份情感回到中原,再次在西湖边寻找和靖庙,与梅花共度春风。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切情感,也流露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情怀。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四日出城

数日雨不止,今晨晴已还。

江头看浊浪,窗外见青山。

白鹭投前浦,轻舟漾远滩。

樽中有馀酒,一酌注颓颜。

形式: 五言律诗

三月晦到大庾

我登超然台,积雨久不止。

台下柳成行,柳下满塘水。

环塘率乔木,照影弄清泚。

恍如在故乡,西湖古寺里。

气象极幽深,景物尽苍翠。

十年劳梦想,一夕居眼底。

独坐不能去,颓然起深思。

钟鸣主人归,烛光何烨炜。

笑语复移时,夜久余当起。

归路夫何如,江声寒玉碎。

形式: 古风

子集弟寄江蟹

吾乡十月间,海错贱如土。

尤思盐白蟹,满壳红初吐。

荐酒欻空尊,侑饭馋如虎。

别来九年矣,食物那可睹。

蛮烟瘴雨中,滋味更荼苦。

池鱼腥彻骨,江鱼骨无数。

每食辄呕哕,无辞知罪罟。

新年庚运通,此物登盘俎。

先以供祖先,次以宴宾侣。

其馀及妻子,咀嚼话江浦。

骨滓不敢掷,念带烟江雨。

手足义可量,封寄无辞屡。

形式: 古风

中秋

阴云不见日,何处有秋天。

今夕复何夕,青山满檐前。

况是中秋夜,玩月不知眠。

杯盘同胜友,此事记年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