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有愿度生,垂手接引。含生不来,物无可悯。
这首诗名为《弥陀古像赞》,作者为宋代僧人释智愚。诗中表达的是对阿弥陀佛的信仰和慈悲精神的赞美。"有愿度生,垂手接引"这两句直接描绘了佛陀愿意普度众生,轻易地伸出援手引导众生的形象,体现出佛法中的大慈大悲。"含生不来,物无可悯"则进一步强调了佛的普度之愿,即使众生未能主动寻求,佛陀仍然对所有生命充满怜悯,无一物不值得他的关怀。整体上,这是一首颂扬佛祖慈悲救世精神的短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能所顿忘,佯佯瞌睡。一息不来,百川鼎沸。
黄檗棒头,大愚肋下。后代儿孙,乌焉成马。
是何等书,读不成句。蓑短发长,手脚俱露。
清溪影寒,以虾为目。无柄笊篱,东摝西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