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阮谦仲

阮君江海士,不减嗣宗贤。

酒共名流饮,诗从野客传。

寻山经楚甸,踏雪上吴船。

急景心常惜,冥搜思独玄。

图成辋川上,花忆浣溪边。

窗户山擎月,楼台树接天。

珍藏太史录,剩集小山篇。

何日参佳论,临流思渺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此诗《寄阮谦仲》由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描绘阮谦仲的形象与生活,展现了其高洁脱俗的风骨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首联“阮君江海士,不减嗣宗贤”,以阮籍自比,赞其如江海般广阔,才情不亚于嵇康,奠定全诗对阮谦仲才华与品格的高度评价。

颔联“酒共名流饮,诗从野客传”,描述阮谦仲与文人雅士共饮美酒,其诗作则流传于民间,展现其作品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厚底蕴。

颈联“寻山经楚甸,踏雪上吴船”,通过“寻山”、“踏雪”等细节,刻画出阮谦仲追求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不畏艰难、勇于冒险的个性。

尾联“图成辋川上,花忆浣溪边”,以“图”喻指阮谦仲的画作或思想成就,“辋川”与“浣溪”均为古代文人隐居之地,此处借以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中间部分“窗户山擎月,楼台树接天”,描绘了阮谦仲居住环境的壮丽与和谐,山月映窗、楼台与树木相连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阮谦仲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珍藏太史录,剩集小山篇”,表达了对阮谦仲作品的珍视与推崇,同时也暗示其作品如同历史记载一般,值得后人传承与研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阮谦仲形象的塑造与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气质与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普元礼御史迁浙省都事奉饯

帝命均劳逸,天工赞纪纲。

渥恩来凤沼,吉日动乌樯。

位应郎官宿,威馀御史霜。

诸曹资倡率,上相待绳匡。

正色吴山悄,清怀浙水长。

当为鲍司隶,行召董贤良。

凛凛科名重,振振士气扬。

明年楚江上,霄汉想鹓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建业为友生徐元明题骢马图

西域青骢马,名因画史传。

一龙方挺出,八骏敢争先。

晓日明金辔,春云覆锦鞯。

河源随蹀躞,阊阖望蜿蜒。

迥立梧桐外,长嘶苜蓿前。

无双空冀北,敌万踏燕然。

留影词人羡,捐金贵介怜。

他年按图索,天路复翻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易子翚自建业还上高益乐赠别

我每怀空谷,君先赋式微。

好风催去桨,凉月梦庭闱。

柱史能相问,山人苦劝归。

久閒松桂室,将理薜萝衣。

豹变中林隐,鸿期九野飞。

韦编常自理,朱绂岂终违。

方笃乡邻好,那忧会合稀。

云栖如可觅,他日扣岩扉。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赋五音石鱼

瑰石含幽响,神鱼入巧裁。

扬鬐方丈室,骧首雨花台。

音逐神光动,鳞随日影开。

锦鲸同诡状,桐鲤愧凡材。

泉吼松边应,僮闻竹下回。

点头曾悟法,烧劫不成灰。

沦弃经风雨,迁移出草莱。

热生敲处火,润带卧时苔。

夏后璜今复,周王鼓未摧。

希声洗烦虑,日欲上方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