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万点送春飞,人悲未足悲。

禅关无问理,溪曲过开时。

钿委津阳路,风回洛水湄。

流年来自去,醉莫论空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落花》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落花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考。

首句“万点送春飞”,以“万点”形容落花之多,如同春日的使者,翩然而至,又悄然离去,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美丽。接着,“人悲未足悲”一句,诗人似乎在说,人们对于落花的悲伤之情还嫌不够深刻,实际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

“禅关无问理,溪曲过开时”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思。禅宗讲究“无门关”,即不拘泥于任何特定的教义或规则,而是直接体验和领悟宇宙的真理。诗人在这里暗示,面对自然界的更迭,人类的理性思考或许无法完全理解其深层意义,正如禅宗所言,需要超越言语和逻辑的限制,去体悟生命的真谛。同时,“溪曲过开时”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溪流蜿蜒曲折,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性,而“开时”则指出了生命中美好时刻的短暂。

接下来的“钿委津阳路,风回洛水湄”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落花的凄美与哀愁。钿,此处可能指的是落花散落的场景,津阳路和洛水湄则是地点的描绘,暗示了落花的飘零与流转。风回洛水湄,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情感的寄托,仿佛是风带走了落花,也带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最后,“流年来自去,醉莫论空枝”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流年,指时间的流逝,自去,意味着无法阻止或挽留。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劝诫人们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不妨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不必过于执着于已逝的美好,而应珍惜当下,享受生活。醉,可以理解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或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而“空枝”则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繁华,提醒人们不要过于留恋过去,而应面向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一)

寒食初过始及旬,魏都偏重此佳辰。

倾城尽作河生日,匝岸皆如蜡祭人。

几舰神仙疑骇俗,一川笳鼓任同民。

东皇似助熙台乐,并与千门万户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二)

三月游河魏国风,惬山通日正暄融。

压沙寺古花残雪,过马桥高水饮虹。

众乐自深春色外,万愁俱泯醉吟中。

天公恐雨伤民意,只放轻云暝碧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舟中再赋一阕

画艗双双掠水飞,一天云重锁春晖。

遨头不与追铙鼓,无限游人寂寞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安正堂观牡丹

何须风雨苦相催,自结东君不在媒。

开晚要当三月盛,艳高宜作百花魁。

好期天上香魂返,长对樽前醉玉颓。

谁道元舆能体物,只教羞死刺玫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