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其九)

犹龙景象驾翔鸾,道在虚无天地间。

一二合将归大体,五千言外不开关。

仪形眇邈难相类,圣迹希夷语默闲。

昔日西游如似梦,化胡异域却应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如同神龙展现飞翔的鸾鸟景象,大道存在于虚无缥缈的天地之间。
一与二合而为一,回归到整体,五千言之外的奥秘无法开启。
他的仪表和事迹难以比拟,圣人的行迹神秘而静默。
往昔的西行犹如一场梦境,如今化胡的经历应该已经回归故乡。

注释

犹龙:比喻超凡脱俗的人物。
景象:景象或形象。
驾翔鸾:驾驭着飞翔的鸾鸟。
道:大道,指宇宙真理。
虚无:空灵无形。
天地间:广阔的空间。
一二合:一与二的合一,可能指《道德经》中的太极观念。
大体:整体,根本。
五千言:指《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
不开关:无法打开新的领悟。
仪形:仪表和形态。
眇邈:遥远、难以捉摸。
圣迹:圣人的事迹。
希夷:深奥微妙。
语默闲:言语行动都显得平静。
昔日:从前。
西游:指老子的传说中的西出函谷关。
如似梦:像一场梦一样。
化胡:道教传说老子西行化胡为佛教。
异域:异国他乡。
还:回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之九。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古仙道思想抒发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篇。

首句“犹龙景象驾翔鸾”描绘了一种飘逸超脱的情境,龙与鸾都是古代神异之物,象征着仙境的景象和乘风而起的自由。"道在虚无天地间"则表达了诗人对道的理解,即它存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宇宙之间,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的“一二合将归大体,五千言外不开关”探讨的是哲学和修身的理念,一、二可能象征天地阴阳之道,合而为一则是回到宇宙的大整体。五千言外不开关,则是在说超越了世间万千文字的纷争,不再被凡尘所牵绊。

"仪形眇邈难相类,圣迹希夷语默闲"中,诗人感慨于仙境难以想象,圣人的踪迹又是那么隐秘,不易用言语表达出来。这里的“眇邈”和“希夷”都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的难以捉摸。

"昔日西游如似梦,化胡异域却应还"则让人联想到古代仙人西王母的故事,或许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有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反思,如同一场梦境,而“化胡异域”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仙道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超脱和哲学思考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逍遥咏(其十六)

善念销嗔恚,无差本自然。

花开凡叶木,水打急风船。

拘执恒如缚,能仁学昔贤。

神明皆正定,消息更深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逍遥咏(其六)

还丹未就且降魔,二八从教细搅和。

离火摧驱凡入圣,坎铅功力甚偻儸。

红尘自化真堪贵,白雪增盈不用多。

九转龙吟成虎啸,人非人是状巍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逍遥咏(其十七)

照然明道德,万象有其端。

变化疑谁信,超凡入圣看。

幽玄深自在,眇邈就中难。

但味风尘里,方知宇宙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逍遥咏(其十四)

神丹妙道故延年,岂是凡流识大仙。

老子尚犹能讳事,轩皇不许乱相传。

谁知造化功夫力,罕见今生度宿缘。

猛虎伏来龙驾驭,云腾五色思悠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