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其二)

岿然傍势浙江东,不羡金庭第一峰。

法境常清五十里,妙莲今现几千重。

清凉解洗枝头露,变现能飞钵底龙。

平日旧游今复到,苍崖邃谷抱长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屹立在浙江东边的山势旁,不羡慕金庭的第一高峰。
佛法境界永远清澈五十里,奇妙的莲花如今展现千层叠叠。
清冷的凉意洗净了枝头的露珠,佛法之力使碗底的龙显现。
昔日常常游玩的地方今日重访,青色悬崖和幽深山谷中怀抱千年古松。

注释

岿然:稳固不动的样子。
傍势:依傍着山势。
金庭: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
第一峰:最高的山峰。
法境:佛法修行的境界。
常清:永远清澈。
妙莲:象征佛法的莲花。
千重:层层叠叠。
清凉:清冷的凉意。
枝头露:树梢上的露珠。
变现:佛法中的显现神通。
龙:象征力量或佛法的象征。
旧游:过去的游览之地。
复到:再次来到。
苍崖:青色的悬崖。
邃谷:深深的山谷。
长松:高大的松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浙江东的一座岿然山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精神世界的清净。开篇“岿然傍势浙江东,不羡金庭第一峰”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此地山势的赞赏,认为它不必羡慕那些名声显赫的高峰,自有一番独特之美。

接着,“法境常清五十里,妙莲今现几千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片法域的清净与佛教文化的深厚。法境清净不仅是物理环境的洁净,更蕴含着心灵的澄明与精神的升华。而“妙莲”一词,则是对莲花之美的赞颂,既指莲花的外在之美,也喻示佛教中的智慧与纯洁。

第三句“清凉解洗枝头露,变现能飞钵底龙”,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想象。枝头之露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在这里成为净化心灵的清凉泉水。而“变现能飞钵底龙”则是对自然法则变化无常与佛教中神秘力量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越日常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平日旧游今复到,苍崖邃谷抱长松”,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怀念。这里的“苍崖邃谷”营造了一种深远而又宁静的氛围,而“抱长松”则是诗人与大自然亲密相连的一种象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佛教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禅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4)

王化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护国寺(其一)

振锡诣华京,频频答龙灵。

玉阶前见佛,金口内开经。

论道穷纲赜,深玄极杳冥。

褒崇恩烂熳,教化语丁宁。

传作心中印,镌为坐右铭。

云飞来北阙,鹤梦去东冥。

鼓棹辞梁苑,扬帆过洞庭。

到山开御札,鸾凤满岩扃。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句(其一)

美璞未成终是宝,精钢宁折不为钩。

形式: 押[尤]韵

句(其二)

文章换桂一枝秀,清白传家两弟贫。

形式: 押[真]韵

游王官谷

耐辱幽人不愿名,一丘一壑遂高情。

门前流水无冬夏,想见先生到骨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