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二)

天不仁兮降乱离,嗟余去此其从谁。

自胡之反持干戈,翠蕤云旓相荡摩。

流星白羽腰间插,叠鼓遥翻瀚海波。

一门骨肉散百草,安得无泪如黄河。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公不公降下战乱,我离开这里该跟随谁。
自从胡人叛乱拿起武器,绿穗和云旗在战场上交错摇曳。
腰间插着白色的流星箭矢,远处的鼓声翻滚如同瀚海波涛。
全家亲人四散如同野草,怎能没有泪水如黄河般滔滔。

注释

仁:此处指天的公正或仁慈。
乱离:战乱分离。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翠蕤:绿色的穗饰。
云旓:云彩般的旗帜。
流星白羽:形容箭矢如流星般快速。
叠鼓:连续敲击的鼓声。
一门骨肉:家庭成员。
百草:比喻分散各地。
黄河:象征无尽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胡笳十八拍·其二》。诗中充满了对边塞战乱的描写和个人悲凉的情感。

"天不仁兮降乱离"一句,通过“天不仁”来表达对自然界无情变化的哀叹,同时也反映出人间战乱的频繁。接着的"嗟余去此其从谁"则表现了诗人面对离别和孤独时的心境,寻找可以依靠的人或力量。

接下来的几句"自胡之反持干戈,翠蕤云旓相荡摩。流星白羽腰间插,叠鼓遥翻瀚海波"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面:胡人(古代中国北方及中亚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的骑兵反攻,战鼓声声,箭矢交织,如同流星飞驰。诗人腰间插着白羽箭,这是武士出征前的准备,也象征着战争的紧迫和个人的英勇。

最后两句"一门骨肉散百草,安得无泪如黄河"则抒发了对家国分离、亲情断送的深切哀痛。诗人感慨万千,一门之中骨肉相连的人因为战乱而四散各地,如同百草随风飘散,心中的悲伤如同黄河般汪洋,无从抑制。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离别和亲情的深刻描绘,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一)

中郎有女能传业,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一生抱恨常咨嗟。

良人持戟明光里,所慕灵妃媲箫史。

空房寂寞施穗帷,弃我不待白头时。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七)

明明汉月空相识,道路只今多拥隔。

去住彼此无消息,时独看云泪横臆。

豺狼喜怒难姑息,自倚红颜能骑射。

千言万语无人会,漫倚文章真末策。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八)

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

暮去朝来颜色改,四时天气总愁人。

东风漫漫吹桃李,尽日独行春色里。

自经丧乱少睡眠,莺飞燕语长悄然。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

寒声一夜传刁斗,云雪埋山苍兕吼。

诗成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

漫漫胡天叫不闻,胡人高鼻动成群。

寒尽春生洛阳殿,回首何时复来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