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关山月》由明代诗人仁淑所作,以“关山月”为题,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战士们的悲壮情感。
首句“白杨风萧萧,胡笳楼上发”,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白杨树在秋风中摇曳,胡笳声在楼上响起,预示着战争的临近和离别的哀愁。接着,“壮士不知还,羞对关山月”,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即使英勇战斗,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眷恋,却因战事而无法面对那轮象征着故乡的明月。
“去年天山归,皎皎照白骨”,描述了去年战士们从天山归来,但带回的却是白骨累累,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之大。紧接着,“今年交河戍,明明凋华发”,说明今年又有人前往交河守卫,不仅头发因劳苦和忧虑而显得斑白,更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交河水东流,征战无时歇”,指出战争如同永不停息的流水,无情地吞噬着生命。最后,“斗酒皆楚歌,歌罢泪成血”,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在酒宴上唱起楚歌(古代楚国的民歌),歌声结束后,泪水如血般流出,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以及战士们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