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墙根老树碧生苔,门捲疏帘一半开。
岩影乍晴云欲散,雷声忽动雨还来。
长堤隔水疑无路,瘦马冲泥念不才。
朝往暮归缘底事,秪须形影自相猜。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幽怀四首(其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变化的自然景象。首句“墙根老树碧生苔”,以墙角的老树为背景,绿苔的生长暗示了岁月的痕迹和环境的静寂。次句“门捲疏帘一半开”,透露出主人半遮半掩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期待。
第三句“岩影乍晴云欲散”,通过岩影的变化和云彩的散去,展现了天气的瞬间晴朗,给人带来一丝希望。然而,“雷声忽动雨还来”又揭示了大自然的瞬息万变,预示着风雨将至,情绪随之转向低落。
“长堤隔水疑无路”,描绘了远处长堤阻隔,看似出路难寻,象征着人生中的困境和迷茫。接着,“瘦马冲泥念不才”,借瘦马在泥泞中挣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省和无奈。
最后两句“朝往暮归缘底事,秪须形影自相猜”,诗人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疑惑为何每日忙碌却不得解脱,只能与自己的影子相伴,相互猜测,流露出内心的孤寂和自我审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深沉思考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懒携行杖踏莓苔,寂寂残樽对雨开。
开口秪应心独语,闭门休问客谁来。
幽居有道堪藏拙,巧宦逢时亦自才。
试问白头冠盖地,几人相见绝嫌猜。
鼓角声寒不出楼,一灯无语照春愁。
苍茫却醒并州梦,寥落真停汉水舟。
事偶随人翻自笑,句非知己戒轻投。
闭门只合昏昏醉,强饮无过一盏休。
目下园亭秋气阴,故人相见暂开襟。
买田阳羡苏公计,客舍并州贾岛心。
老至尚夸诗力健,病回犹怯酒杯深。
归来谩作镫前话,却喜妻儿是赏音。
买得长安担上秋,南山只在屋西头。
花开正好逢佳节,身病那堪复远游。
昨夜月明空对酒,晚来风急怕登楼。
多情重有镫前约,为报花神作意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