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溪兰若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溪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向西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绵延千重,唯有这一座山峰秀丽独特。
炼丹炉长久闲置,杂草丛生,而在那碧绿溪流的深处,似乎隐藏着蛟龙。
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荡的石室,来访者只能听到古寺传来的钟声。
遥望远方,白云缭绕,幽深难觅,而那古老的杉松年复一年地守在这里。

注释

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孤标:独一无二,突出。
丹灶:炼丹炉。
荒宿草:杂草丛生。
潜龙:隐藏的蛟龙。
灵仙:仙人。
空岩室:空荡的石室。
古寺钟:古寺的钟声。
白云幽隐:白云缭绕的幽深之地。
旧杉松:古老的杉树和松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山谷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开篇“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两句,设定了一个层峦叠嶂、雄伟壮观的画面,其中“秀色孤标”的山峰似乎在挑战着天空的高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接下来的“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溪深处有潜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情境。“丹灶”指的是山中未经开垦的野地,“荒宿草”则透露出一份时间的长久和自然的恢复,而“碧溪深处有潜龙”的意象,不仅增加了诗中的动感,也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中龙的神秘与力量。

第三句“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转换了景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寻精神寄托的心境。灵仙离开后留下的空旷岩室,以及远处传来的古寺钟声,都让人感到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

最后两句“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面对着远方的白云,保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的心灵得以在这宁静而长久的环境中得到滋养。这里的“旧杉松”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力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山水、古寺钟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湘中怀古

昔人从逝水,有客吊秋风。

何意千年隔,论心一日同。

楚亭方作乱,汉律正酬功。

倏忽桑田变,谗言亦已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南楼山独遥。

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

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赋得古井送王明府

古井庇幽亭,涓涓一窦明。

仙源通海水,灵液孕山精。

久旱宁同涸,长年秪自清。

欲彰贞白操,酌献使君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