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三百年前,楼头曾是,嘉宾玉箸金盘。

想镇日、当歌对酒,多少宽閒。

共道承平日久,兵警浅、随意追欢。

拚沈醉、忽报君王,已上煤山。

勃脐饼和糟鸭,尽京洛人家,艳说熊蹯。

怎又见、白莲劫火,飞上雕阑。

一霎惊回断梦,欢会处、秋草邱樊。

心灰尽,梦也不到邯郸。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鉴赏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落寞的对比,以及对权力更迭、世事无常的感慨。

“三百年前,楼头曾是,嘉宾玉箸金盘。” 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辉煌的过去,楼阁之上,嘉宾云集,美食佳肴,尽显盛世风华。然而,“想镇日、当歌对酒,多少宽閒。” 这句转折,暗示着往日的悠闲与欢乐,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共道承平日久,兵警浅、随意追欢。拚沈醉、忽报君王,已上煤山。” 这部分通过描述人们在和平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突然间权力中心的变动,展现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和权力更迭的残酷性。其中,“已上煤山” 是对明朝末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这一历史事件的暗喻,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勃脐饼和糟鸭,尽京洛人家,艳说熊蹯。” 接下来,诗人通过列举各种美食,进一步渲染了往日的奢华生活,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美好事物的易逝。而“怎又见、白莲劫火,飞上雕阑。” 则以“白莲劫火”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动荡与毁灭,以及那些曾经辉煌的事物最终化为灰烬的景象。

“一霎惊回断梦,欢会处、秋草邱樊。” 最后两句,诗人以“断梦”和“秋草邱樊”来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这里的“邱樊”指的是坟墓,暗示着生命的终结和往日繁华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实残酷的深刻洞察。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难以逃脱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命运的无常变化。

收录诗词(363)

曾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东洲听雨

香篆方摇,灯花未落,沈沈院落重扃。

藤枕上、朦胧思睡,凉意微生。

正欲仙人馆去,才一霎、幽梦惊醒。

谁知得、此是雨来,风起江鸣。

中庭十寻古树,当长夏浓阴,早作秋声。

人静也、城头打鼓,已到残更。

再也成眠不著,张却眼、便到西清。

苍烟外,山影正是蓬瀛。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扑蝴蝶.怀远

雨丝风片,遮断朱楼路。飞来小艇,摇从空翠去。

天仙姝丽如花,隔却窗帘烟雾。沈沈不闻人语。

春无主。阿谁更向,黄篾篷边独延伫。

天连水碧,焉知天尽处。

缤纷杜若兰荪,穷望苍苍极浦。依稀九霄钟鼓。

形式: 词牌: 扑蝴蝶

扑蝴蝶.有忆

苍苔碧藓,柳院沈沈地。双鬟娇小,翩翩阶下戏。

蜻蜓捉了还飞,鹦鹉窗前唤起。银瓶要煎泉水。

明明记。那回曾向,红杏花阴略回避。

霞生粉脸,星眸刚一睨。

匆匆胆怯心忡,欲语当时尚未。而今只成追忆。

形式: 词牌: 扑蝴蝶

扑蝴蝶.送春

万花锦绣,未必都成假。何心躲去,生憎飞絮惹。

昨寻涧外山家,又过桥头酒舍。春情问消多寡。

春归也。送春人在,宝带桥边泪如泻。

年年准拟,花时邀做社。

不知为甚匆匆,慌了楼头謇姐。愁僵九江司马。

形式: 词牌: 扑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