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述(其十六)诸葛亮

受托诚不易,知人良独难。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

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此诗《读史述(其十六)诸葛亮》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诚与知人的深刻思考。

首句“受托诚不易”,开篇即点明了诸葛亮接受重任的不易,体现了他所承担的责任之重。接着,“知人良独难”一句,道出了识别人才的困难,暗含了诸葛亮在选择辅佐者时的谨慎与挑战。

“南阳虽子房,谁为酂与韩。”这里以汉初名臣张良(字子房)为例,对比诸葛亮身边缺乏类似贤能的助手,表达了对诸葛亮在蜀汉时期人才匮乏的感慨。

“将相兼簿书,心中多苦酸。”诸葛亮不仅需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处理日常文书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他的负担和压力,内心的苦楚不言而喻。

“十出九空归,一身亦凋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为国事奔走四方,却常常劳而无功,身心俱疲的情景,表现了他的辛劳与牺牲。

最后,“为君歌梁父,中夜发长叹。”诗人通过引用三国时期曹操所作的《短歌行》中的“梁父吟”,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并借以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一生辛劳的深切同情与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的回顾与反思,既赞美了他为国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也揭示了历史人物面临的复杂境遇与挑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读史述(其十七)孙嵩

北海孙宾石,沉烈有深意。

道逢卖饼人,一呼魂魄悸。

携手同车归,上堂拜昆季。

门外正狼虎,闻声莫通气。

事平相笑出,厄屯乍成字。

问君复壁中,还有几名士。

形式: 古风

读史述(其十八)刘琨

越石志四海,中夜起长歌。

万国遍戎马,泪落成江河。

失路归无家,同心媾女萝。

银罂血犹泚,转眼仍操戈。

英雄功不成,慷慨呼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读史述(其十九)祖逖

英雄不得志,此事休问天。

刘生幽院死,祖生亦可怜。

击楫渡中流,激昂先着鞭。

一夫搆内难,壮士功不全。

浩歌唾壶缺,使我泪涟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读史述(其二十)荀崧女灌

荀家有娇女,艾年方十三。

桑弓鸦翎箭,匕首霜花镡。

月黑跳孤城,重围密如蚕。

平明转战出,军中杀气酣。

不假七日哭,蚤达尺八函。

援兵走风雨,髣髴破章邯。

借问骁将谁,发覆青虫簪。

形式: 古风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