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荀家有娇女,艾年方十三。
桑弓鸦翎箭,匕首霜花镡。
月黑跳孤城,重围密如蚕。
平明转战出,军中杀气酣。
不假七日哭,蚤达尺八函。
援兵走风雨,髣髴破章邯。
借问骁将谁,发覆青虫簪。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荀家娇女的十三岁少女,她手持着装有鸦翎的桑弓和霜花装饰的匕首,身手矫健,英勇无畏。夜晚,她跃过孤城,面对重重包围,如同蚕丝般紧密的敌阵。清晨,她转战而出,战场上弥漫着浓厚的杀气。她的英勇表现无需七日哀悼,便已达到尺八函的高度,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随后,诗中提到她召唤的援兵如疾风骤雨般到来,仿佛重现了古代名将章邯的辉煌战绩。最后,诗人以“借问骁将谁,发覆青虫簪”之句,表达了对这位女英雄的赞叹与好奇,她究竟是何人,头饰为何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荀家娇女的英勇形象,以及她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令人印象深刻。
不详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㔨勒少雄桀,倚啸上东门。
尔时正穷贱,猛志凌中原。
杯酒较帝王,意气何轩轩。
却笑王夷甫,白首工清言。
劝人着柘黄,龊龊不足论。
深源不出山,令名跨江东。
虚声可坐镇,那足敌枭雄。
角巾归乌衣,澹然流高风。
悠悠行路口,理合深弥缝。
才穷气先折,咄咄徒书空。
安石东山时,优游丝与竹。
以此理世务,驯若山中鹿。
当其会新亭,朝野尽蓄缩。
从容谐笑间,不言使人服。
临风每怀想,可人温如玉。
茂弘经世才,安石更文雅。
逸少故风流,岂是悠悠者。
殷谢啖空名,人心同败瓦。
好语不入耳,世事解人寡。
作书换鹅群,山水秀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