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秋日偶书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巾子峰顶的乌桕树
还未降下微霜就已率先转红

注释

巾子峰头:指山顶上的某个位置。
乌臼树:一种落叶乔木,秋季叶子变为红色。
微霜:初秋的小霜。
已先红:已经呈现出红色。
凭阑:靠着栏杆。
高看:抬头远望。
低看:低头近观。
半在石池波影中:一半倒映在石池的水波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水亭边的一幕景色。"巾子峰头乌臼树",诗人以乌桕树为焦点,乌桕树在巾子峰顶上,初秋时节,霜降之前,树叶就显现出深红色,显得格外醒目。"微霜未落已先红",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早秋的鲜明色彩。

"凭阑高看复低看",诗人站在栏杆边,时而仰望,时而俯视,充分沉浸在这如画的秋景之中。"半在石池波影中",将视线拉近,看到乌桕树倒映在清澈的石池水中,一半实,一半虚,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日水亭边乌桕树的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感悟,透露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林逋的诗歌风格素雅,善于捕捉自然之美,这首《水亭秋日偶书》正是其清逸之风的体现。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风水洞

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因缘偶入云泉路,林下先闻接客钟。

形式: 七言绝句

北山晚望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平居遣兴

有甚馀闲得解嘲,高慵时把几桯敲。

卑孜晚鸟沉幽语,历剌烟篁露病梢。

草野交游披褐见,神仙书史点朱抄。

皇朝不是甘逃遁,争向心如许与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伤白积殿丞

吏散门墙转寂然,疏狂投分向生前。

苦无名位高今世,空有文章出古贤。

遗传得谁修阙下,孤坟应祇客江边。

池阳渺渺堪垂睫,奠罢秋枝一叫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