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居遣兴

有甚馀闲得解嘲,高慵时把几桯敲。

卑孜晚鸟沉幽语,历剌烟篁露病梢。

草野交游披褐见,神仙书史点朱抄。

皇朝不是甘逃遁,争向心如许与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翻译

哪有那么多空闲去嘲笑,有时慵懒地敲打着几案。
傍晚的鸟儿在寂静中低语,竹林间传来刺耳的声响,仿佛病竹在风中摇曳。
在野外交往,朋友们穿着粗布衣相见,阅读古籍时还会圈点批注。
尽管身处皇朝,我并不甘愿逃避,内心深处渴望的是这样的宁静生活。

注释

有甚:哪里有。
馀闲:多余的空闲时间。
解嘲:自我解嘲。
高慵:悠闲而高傲。
几桯:几案。
卑孜:形容声音低沉。
沉幽语:低声细语。
历剌:刺耳。
烟篁:竹林。
病梢:病态的枝梢。
草野交游:田野间的交往。
披褐:穿着粗布衣。
神仙书史:古代的典籍。
点朱抄:圈点批注书籍。
皇朝:朝廷。
甘逃遁:甘愿逃避现实。
心如许:内心如此。
与巢:向往这样的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平居遣兴》,描绘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的生活情趣和心境。首句“有甚馀闲得解嘲”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世事的些许调侃。接下来,“高慵时把几桯敲”写出了诗人慵懒的姿态,敲击几案的动作流露出他的闲适。

“卑孜晚鸟沉幽语,历剌烟篁露病梢”通过描绘傍晚时分鸟儿低语和竹子在烟雾中显得病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

“草野交游披褐见,神仙书史点朱抄”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在田野间朴素交往,研读经史的场景,透露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理想。

最后两句“皇朝不是甘逃遁,争向心如许与巢”表达了诗人虽然享受隐逸生活,但并非完全逃避现实,而是内心深处仍关心国家大事,不愿完全遁入山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既享受宁静又不忘社会责任的独特心境。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伤白积殿丞

吏散门墙转寂然,疏狂投分向生前。

苦无名位高今世,空有文章出古贤。

遗传得谁修阙下,孤坟应祇客江边。

池阳渺渺堪垂睫,奠罢秋枝一叫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湖与性上人话别

秋山与湖水,远近如相送。

后府宿扁舟,知师有归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送]韵

闵师见写陋容以诗奉答

顾我丘壑人,烦师与之写。

北山终日悬,风调一何野。

林僧忽焉至,欲揖顷方罢。

复有条上猿,惊窥未遑下。

形式: 古风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

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

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

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飘飖白猿声,答我雅正吟。

经台复丹井,扪萝常遍临。

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

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

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

洒翰嶙峋壁,返驾旃檀林。

回睨窣堵峰,天半千万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