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五)

冷泉净寺可怜生,雨血风毛作队行。

罗刹江边人饲虎,女儿山下鬼啼莺。

漏穿夕塔烟烽影,飘瞥晨钟鼓角声。

夜雨滴残舟淅沥,不须噩梦也心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边的一系列凄凉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悲凉氛围。首句“冷泉净寺可怜生”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冷泉净寺在雨血风毛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孤寂与可怜。接着,“罗刹江边人饲虎,女儿山下鬼啼莺”两句,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将人与动物置于同一场景中,营造出一种荒诞而又悲凉的意境。虎被人类喂养,莺在鬼魂的啼哭中生活,这些意象都暗示着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荒谬。

“漏穿夕塔烟烽影,飘瞥晨钟鼓角声”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凉气氛。夕阳下的古塔,烽烟缭绕,晨钟与鼓角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最后,“夜雨滴残舟淅沥,不须噩梦也心惊”以夜雨中的残舟作为收尾,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与恐惧,即使在梦中也无法逃脱这种内心的惊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六)

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

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

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七)

珠衣宝髻燕湖滨,翟茀貂蝉一样新。

南国元戎皆使相,上厅行首作夫人。

红灯玉殿催旌节,画鼓金山压战尘。

粉黛至今惊毳帐,可知豪杰不谋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八)

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

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

早时朔漠翎弹怨,它日居庸宇唤休。

苦恨嬉春杨铁史,故宫诗句咏红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九)

东风依旧起青蘋,不为红梅浣北尘。

鼓箧儒生陈玉历,开堂禅子祝金轮。

青衣苦效侏离语,红粉欣看回鹘人。

他日西湖志风土,故应独少宋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