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四)

破碎山河惜举棋,斜飞一角总堪悲。

可怜纸上楸枰局,便是军前画笏时。

帐殿咨嗟如宿昔,芒鞋奔赴转稽迟。

谁将姑妇中宵语,借箸从容启睿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四首,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描绘了破碎山河之下的哀愁与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破碎山河惜举棋,斜飞一角总堪悲”开篇即点明主题,破碎的山河如同棋盘上的残局,令人惋惜。斜飞的一角,既指战乱中的零星抵抗,也暗喻局势的不稳定和悲凉。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现状的深切忧虑。

颔联“可怜纸上楸枰局,便是军前画笏时”进一步深化主题。纸上楸枰局,象征着和平时期的棋盘游戏,而实际上却是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军前画笏,指的是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情景。这两句对比鲜明,揭示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和平生活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和难得。

颈联“帐殿咨嗟如宿昔,芒鞋奔赴转稽迟”则通过描述战事中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在艰难困苦中的挣扎与无奈。帐殿咨嗟,意味着在帐篷内讨论策略时的叹息,反映出决策的艰难。芒鞋奔赴,形容士兵们穿着草鞋,急匆匆地前往战场,体现了他们行动的匆忙和危险。稽迟,意为拖延,这里暗示了行动的迟缓和困难。

尾联“谁将姑妇中宵语,借箸从容启睿思”以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结束全诗,形成强烈的对比。姑妇中宵语,指的是深夜里家庭成员间的亲切交谈,充满了温暖和安宁。借箸,即借用筷子,比喻借助外力或他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联通过家庭的和谐与国家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佳节背景下破碎山河的描绘,以及对和平与战争、家庭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五)

扶桑高柱大荒山,交会朱明在此间。

神向南条回地络,帝于北户启天关。

雨疏象迹周严警,日射蛟涎展御颜。

五服诸侯休后至,司徒先领入朝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六)

星星断发不遮头,霜鬓何须怨凛秋。

揽镜频过五岭路,挽眉常绾九疑愁。

山家寨栅凭麋鹿,海户封提画鹭鸥。

莫指职方论徼塞,炎州今日是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七)

栈钟掘地报成功,王气还占牛斗中。

入日自应归出日,朔风那许竞炎风。

连云法从鳌身黑,照水神灯鱼眼红。

闲把竹书论运命,寒窗绝倒白头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八)

元戎师律整逶迤,誓旅先期度芍陂。

一柱补天支大厦,九阳浴日选高枝。

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

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