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八)

元戎师律整逶迤,誓旅先期度芍陂。

一柱补天支大厦,九阳浴日选高枝。

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

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八首,描绘了元军征伐的情景与胜利后的盛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

首联“元戎师律整逶迤,誓旅先期度芍陂”,开篇即以“元戎”点出军队的统帅,以“师律整”描绘军队纪律严明,行进有序。“逶迤”则形象地表现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接着,“誓旅先期度芍陂”一句,通过“誓旅”表明军队在出发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并提前渡过芍陂,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战役将取得胜利。

颔联“一柱补天支大厦,九阳浴日选高枝”,运用了“一柱补天”和“九阳浴日”的典故,前者出自《淮南子》,比喻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人物;后者出自《山海经》,象征选择最佳时机或途径。这两句诗巧妙地将军事行动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胜利者的赞美,也暗示了胜利来之不易。

颈联“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的结果。其中,“名王献馘”指敌方首领投降或被俘,献出首级,象征战争的结束;“图新绘”则暗示了胜利者对未来的规划和建设。“叛帅焚尸檄久移”则可能暗含了对叛乱者的彻底清除,以及战争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

尾联“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最后两句诗以“薄海儿童”泛指天下百姓,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场胜利能够为后世所铭记,不仅仅是因为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它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贡献。同时,通过对比“唐史”中的记载,强调了这次胜利的历史意义,希望它能与历史上其他伟大的事件并列,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钱谦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深切期盼,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一)

短棹轻蓑黄叶林,天涯战戟自森森。

朝阳已跃南离日,昼霭犹停北陆阴。

笛里关山牵昔梦,灯前儿女负初心。

遐方巡守无消息,树树啼乌夜夜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二)

秋风摵摵帽檐斜,野老篱前数物华。

青镜百年双白鬓,黄河千里一孤槎。

挽回兵气霜前雁,吹动雄心日暮笳。

有客经过论汉史,西京曾记上林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三)

水国冥濛秋日晖,渚宫行殿远霏微。

巡回每叹林乌宿,促数频看社燕飞。

战决蚁封多胜负,卜占鸡骨少从违。

频年射猎无朋侣,赢得高原雉兔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四)

撼户秋声剥啄棋,惊心局外转伤悲。

每于典籍论终古,只道乾坤似昔时。

已破关河惆怅在,未招魂魄却回迟。

长明灯上诸天近,时有空音答仰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