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衡岳隐禅师

拥褐安居南岳头,白云高寺见衡州。

石窗湖水摇寒月,枫树猿声报夜秋。

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

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逐北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裹着粗布衣安稳地住在南岳山顶,从高寺中可以望见衡州的景色。
石窗前湖水摇动映照着寒冷的月光,枫树间传来猿猴的啼声报告着秋夜的到来。
过去在讲经席上曾有山鸟飞来,初开始时向印度僧人寻求梵经。
年岁渐老打算传授佛法,因此降临人间向北方游历。

注释

拥褐:穿着粗布衣。
安居:安稳地居住。
南岳头:指南岳衡山的最高峰。
衡州:古地名,今湖南衡阳一带。
石窗:指寺中的窗户由石制成。
湖水摇寒月:湖水波动,月影摇曳,给人以寒意。
枫树猿声:枫树下猿猴的叫声。
报夜秋:象征秋天的夜晚来临。
讲席:讲经的座位或场所。
山鸟至:山鸟飞来,象征吉祥。
梵经:印度古代的宗教经典。
竺僧:指来自印度的僧侣。
垂垂身老: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
传法:传授佛教教义。
逐北游:向北旅行,可能指前往北方传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山林生活场景,诗人在南岳之巅,居住于一所高耸的白云环绕的寺庙中,能够俯瞰整个衡州。诗中的“石窗湖水摇寒月”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似乎时间在这里已静止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猿啼声打破夜晚的寂静。

“讲席旧逢山鸟至”一句表明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甚至与山林中的鸟类都能交流。而“梵经初向竺僧求”则显示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敬仰,他寻求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指导。

最后两句“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逐北游”表达了诗人年迈想要传承其所学,同时也有一种出世的淡然,准备离开这尘世,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也是精神层面的解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宁静与永恒的向往。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立秋日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

新琴传凤凰,晴景称高张。

白玉连徽净,朱丝系爪长。

轻埃随拂拭,杂籁满铿锵。

暗想山泉合,如亲兰蕙芳。

正声消郑卫,古状掩笙簧。

远识贤人意,清风愿激扬。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过终南柳处士

云起山苍苍,林居萝薜荒。

幽人老深境,素发与青裳。

雨涤莓苔绿,风摇松桂香。

洞泉分溜浅,岩笋出丛长。

败屦安松砌,馀棋在石床。

书名一为别,还路已堪伤。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和王卿立秋即事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