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斋

幽斋无客自焚香,古像谁知静放光。

秋色深来人寂寞,雁声断处月荒凉。

病躯如似小损可,贼势流传大獗张。

可笑韩公忧有分,人言忧责属岩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独自在幽静的书斋燃香,古老的神像默默散发着光芒。
秋意渐浓,四周寂静,只有大雁的叫声和凄凉的月色相伴。
病弱的身体仿佛还能承受些微损伤,但贼势却日益嚣张。
令人苦笑的是,韩公忧虑国事,人们却认为这样的忧虑本应由朝廷高层承担。

注释

幽斋:僻静的书斋。
自:独自。
古像:古老的神像。
静放光:静静地散发光芒。
秋色深:秋意浓厚。
人寂寞:人感到孤独。
雁声断:大雁的叫声消失。
月荒凉:月亮显得凄凉。
病躯:病弱的身体。
小损:轻微的伤害。
贼势:贼人的气焰。
大獗张:日益猖獗。
韩公:指韩愈,唐代官员。
忧有分:忧虑国事。
人言:人们的看法。
忧责:忧虑的责任。
岩廊:朝廷的高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孤寂的场景,诗人独自在幽静的书斋中燃香,古像静静地散发着光芒,营造出一种深沉的秋意。秋色浓郁,增添了诗人内心的落寞感,远处雁鸣渐行渐远,月光显得格外凄清。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略有小疾,但更大的忧虑在于外在的社会动荡,贼势猖獗。诗人以韩公自比,感叹自己虽忧虑国事,却无力改变大局,只能任由时局发展,这让人联想到朝廷高层的责任和忧虑。整首诗通过个人境遇与国家形势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思归

忽有故园梦,秋冬恨不胜。

菊难月掩映,梅耐雪冯陵。

客斗南唐墨,僧禅后夜灯。

如何不归去,京国脚腾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总管刘观察相饯于高岩经句杨朝奉出所和诗即席再赋

花开为客向金城,待得无花羸马行。

柳荫高岩开祖帐,月摇洛水话离情。

将军精悍千山耸,宾客风流一笛横。

更愧新昌孙子在,诗成白眼得清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拭目

拭目中兴宜碌碌,褊心触事独迟迟。

刘琨祖逖无由见,邺下关中何所之。

万里耕桑仁德在,九天雨露庙堂滋。

龙钟只合归田去,犹解重吟采芑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其二)

马援枕前叹,张飞帐下怨。

古人有馀泪,今日不堪言。

犬豕方逃格,玙璠忽自焚。

共嗟当宁恨,宁复问乾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