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桧

青青弱草阴,犹能荫寒鱼。

况乃葱茜色,百尺映扶疏。

月烟含清旷,水气相吹嘘。

忽思大明宫,垂杨拂丹渠。

岂无苍翠色,飘飖映茅庐。

日暮生幽寒,寂寞意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青青的柔草下阴凉,还能为寒冷的鱼提供遮蔽。
更何况那翠绿的颜色,高高的树影映照在稀疏的枝叶间。
月光下的雾气带着清冷开阔的气息,水汽相互吹拂。
忽然想起那宏伟的大明宫,垂柳轻拂着红色的水渠。
难道没有一片苍翠的景色,随风飘摇,映衬着简陋的茅屋。
日落时分,生出深深的幽寒,这份寂寞又有谁能体会。

注释

青青:形容草色鲜嫩。
弱:纤细。
荫:遮蔽。
葱茜:形容草木茂盛翠绿。
百尺:极高。
扶疏:枝叶稀疏。
月烟:月光下的雾气。
清旷:清冷开阔。
大明宫:古代宫殿名。
丹渠:红色的水渠。
苍翠色:深绿色。
飘飖:随风飘动。
茅庐:简陋的房屋。
日暮:傍晚。
幽寒:深沉的寒意。
寂寞:孤独,寂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古大明宫的怀念之情,以及夜幕降临时所产生的情感。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简洁优美。

首句“青青弱草阴,犹能荫寒鱼。”通过细腻地描绘弱草为水中鱼儿提供阴凉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相依为命的情景。接着,“况乃葱茜色,百尺映扶疏。”则是对远处植物颜色的描写,显示出诗人观察事物的细致和对自然美的感受。

“月烟含清旷,水气相吹嘘。”这一句捕捉了月光与水汽交织在一起的柔和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空旷的氛围。紧接着,“忽思大明宫,垂杨拂丹渠。”诗人突然想起了古代的大明宫,而那垂挂的柳树与红色的水道相映成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历史的追忆。

“岂无苍翠色,飘飖映茅庐。”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没有那样的苍翠之色呢?而答案似乎已经隐含在前文的描写中,这里的“苍翠”形容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光泽,而“飘飖映茅庐”则是对草屋周围景致的细腻刻画。

最后,“日暮生幽寒,寂寞意何如。”随着夜幕的降临,一种幽深的寒冷感和孤独寂寞的情绪在诗人心头萌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是对自然变化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流露。

整首诗通过精细入微的观察,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情绪,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封禅碑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

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

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将至嵩山远观瀑布

晚晴紫翠溢平川,三十六峰凝霁烟。

匹练依稀分秀岭,玉虹摇曳舞危巅。

寒光定是连明汉,清气都疑贯九渊。

可笑夜来风吹后,乱沟斜涧亦涓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其四)

功高翊戴重,锡土仍命氏。

蝉冕旧传家,龙衮式增贲。

谁云五世泽,久袭万钟贵。

非惟赖先庆,奕叶艺忠义。

形式: 古风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其五)

隐居嗣徽猷,超世得古学。

行藏合用舍,闻见守约卓。

清风激颓波,精义兴后觉。

天子不得臣,鸿飞夐何邈。

形式: 古风 押[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