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岁晚赠子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世事的感慨。
首联“南国鸿书杳不闻,相看梅发尚离群”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南国的鸿雁传书已渺无音讯,而彼此相视,梅花开放的时节,却仍各自为伴,未得团聚。这里运用了“鸿书”这一古典意象,象征着远方友人的消息,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颔联“天涯薄宦堪知我,世上虚名好误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仕途生涯的担忧。天涯漂泊的小官吏足以理解他的处境,而世上的虚名往往容易误导他人。诗人通过这两句,既展现了对友人现实处境的理解与同情,也暗含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颈联“杪岁西山逢雨雪,怀人汉苑见春云”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在年末的西山,诗人遇到了雨雪天气,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寒冷与孤独。同时,诗人想象在汉苑(古代皇家园林)中,春云轻盈,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春云般绵延不绝。
尾联“往时载酒扬雄宅,诸子谈经坐夜分”则回忆了过去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诗人曾携酒至扬雄故居,与友人彻夜长谈,探讨经学,那份深厚的情谊与学术交流的愉悦,成为诗人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通过这一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世态的洞察以及对美好过往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