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十二咏(其四)七贤台

放迹山阳志尚同,至今林下仰高风。

欲将人物图中看,恐遇生前李卫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沁园十二咏(其四)七贤台》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七贤台”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景仰之情以及对自身放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放迹山阳志尚同”,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志趣所在——如同隐居于山阳的贤士一般,追求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放迹”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对于世俗束缚的不屑一顾。

次句“至今林下仰高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诗人站在林下的位置,仰望着历史长河中那些贤士们的高尚风范,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敬意和追慕。这里的“高风”不仅指贤士们在道德、学问上的卓越成就,更象征着他们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后两句“欲将人物图中看,恐遇生前李卫公”,则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他想象着在一幅人物图中审视自己与古代贤士的位置关系,但又担心自己可能与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李卫公(李泌)相提并论,这既是对自身身份的戏谑,也是对历史地位的一种自我定位。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既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的崇敬,也流露出对自己生活选择的满足与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景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身份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沁园十二咏(其五)漱玉池

古人观水必观澜,一滴涓流一滴寒。

放取黄陂千万顷,莫教龙口吐吞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沁园十二咏(其六)江源亭

羽觞到处不容停,争看中流落酒星。

彼此一时修禊事,未应人物愧兰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沁园十二咏(其七)屏俗庵

世上无人可立谈,眼前只有此君堪。

当年借得谁家宅,疑是今来屏俗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沁园十二咏(其八)清晖亭

高山森似剑铓立,流水平如罗带舒。

人在水光山色里,笑渠潘阆倒骑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