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绝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注释

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
认为此四者广大,能产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
寒藻:指秋天的水藻。
沦漪:沦,细小而成圈的水纹。
漪,语气词。
玉川:唐诗人卢仝(tóng),号玉川子。
两腋:.两边胳肢窝。
凭:烦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临江仙·风水洞作》,描绘了作者在风水洞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四大从来都遍满”寓言世间万物皆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暗示洞中自然景象的丰富。接下来,“此间风水何疑”表达了对洞中风水环境的赞叹和肯定。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涧谷中幽静开放的花朵散发香气,以及寒水中的藻类随波荡漾的动态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生动的意境。

“借与玉川生两腋”一句,将洞中的灵气比喻为能让人羽化登仙的仙气,暗指诗人在此处得到灵感,仿佛与神仙相通。“天仙未必相思”则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说即使天仙也未必能理解这种超凡的体验。

最后两句“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诗人借助流水的意象表达时光流逝,同时暗示自己在欣赏美景后准备离开,但山巅的夕阳和草叶上的露珠仍令他留连忘返,增添了一丝淡淡的离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苏轼豁达豪放的个性,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热爱。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歌妓

绣帘高捲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悽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

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蝶恋花.代人赠别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祇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形式: 词牌: 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