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形式: 词牌: 昭君怨

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注释

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
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为江南第一。
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室。
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以桓伊的笛曲引发情感抒发,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谁作桓伊三弄",借用桓伊吹奏《梅花三弄》的典故,暗示友人离去带来的伤感。"惊破绿窗幽梦",写出主人公在梦中被音乐惊醒,反映出离别的突然和内心的不平静。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通过新月和愁烟的意象,渲染出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尽愁绪。"欲去又还不去",描绘了离别时的犹豫和不舍,"明日落花飞絮"则预示着春逝和离别的双重失落。

最后两句"飞絮送行舟,水东流",以飘零的飞絮和流水象征离别,寓言友人的远行如同流水般无法挽留,而飞絮则如词人的思绪随行舟而去,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无尽牵挂。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词风中的豪放与细腻。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公子佳人,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滕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