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头难掩雪霜踪,纤手穿成络索同。
映带暮年微矍铄,遮藏秋色久蓬松。
牵丝祇讶蛛临户,览镜翻惭鹤在笼。
便与黄花相见好,不愁破帽落西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戴着网巾的形象,白发斑驳,如同覆盖着霜雪,显示出岁月的痕迹。他细心地编织着络索般的网巾,尽管年事已高,但仍有几分精神矍铄。然而,这网巾却无法完全遮住秋天的肃杀之气,让他显得有些落寞,如同蓬松的秋草。诗人通过"牵丝祇讶蛛临户",将自己比作蜘蛛,暗示了生活的孤独和困顿;而"览镜翻惭鹤在笼"则表达了对自己衰老境况的自嘲,仿佛自己被束缚在人生的牢笼中。
最后两句,诗人以乐观的态度表达,即使岁月如黄花般凋零,他也不惧怕秋风吹落破帽,因为有了这亲手编织的网巾,他感到温暖,与菊花为伴,心怀希望,生活依然美好。整首诗寓情于物,展现了诗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对晚年生活的独特感悟。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能得浮生几日閒,桑榆夕景渐阑珊。
病魔可避宁浮海,诗债相寻且闭关。
灯影背窗愁作伴,雨声喧枕梦惊还。
鹿车记得清溪路,稍待秋风更入山。
衰年无思独栖栖,月旦何劳更品题。
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
阶前野鹤鸡同食,谷底芳兰棘自迷。
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平生百感复千忧,老景如登海上舟。
毒雾不知何处尽,飓风空说有时休。
艰难徐市仍求药,错愕任公畏下钩。
悔不把茅同野衲,万山深处自遮头。
湖边倒树玉为槎,树底茆檐路半斜。
饥鹤翅寒飞不去,伴人閒立看梅花。